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836206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1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世纪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三表5

年份1953197619852002
茶叶产量(吨)12871786360016178
茶叶产值(万元)123.55285.761029.727955
种植面积(万亩)12.541421.4840

——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

2017-11-14更新 | 1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风雷激荡的变局。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勇于学习、敢于改革,最终化“危”为“机”,探索出成功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1921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1938年)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犯了什么“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是如何纠正这个“错误”的?纠正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谓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正确性。由此,中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7-14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解答如下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中,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2)在材料二的思想指导下,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在十四大、十五大上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                                                    
材料四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城镇人口(亿)上网用户总教(万)恩格尔系数
(%)
1978年3624.11.757.5
2001年959334.566800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2016-11-18更新 | 10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