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8380434
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取得胜利。这足以说明,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已严重失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C.战争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D.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明显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下表我们可以推知
A.苏联等东欧三国重工业较为发达B.欧共体等三国综合实力显著上升
C.苏联模式制约着工业效率D.西欧三国中法国发展最快
2020-06-11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这场运动的主要成就使得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也大大地机械化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值较1924年增长了10.7倍,年均增幅18%,机械动力占农业总动力的66.7%,农业产量较1933年增加33%。这些成效的取得(     
A.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的产物B.是把农业与工业等同发展的结果
C.是符合苏联国情政策实施的结果D.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3-03-24更新 | 3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黄仁宇:……斯大林能实际建设的时间更短,所以新体制有它的作用,无法一笔勾销。”材料中的“新体制”的作用主要是
A.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2021-12-1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