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5 题号:8406938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任职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表示:“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双百”方针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2009年是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曾提出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当时提出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统一战线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革民主党派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010-08-30更新 | 11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有学者认为,通过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国可以形成网络立体状态的权力运行结构。与该学者观点相关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21-02-09更新 | 1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逐步确立起来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其中以下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各民主党派在中共领导下,并肩战斗,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C.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2020-09-1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