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8479286
“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一定会朝着重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苏联时期的工业化方向,那是一个可以制造最先进的坦克,但却没有能力制造一台优质的电视机或者面包的工业时代。中国1949年之后的工业化运动,是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人民却只能依靠定额的布票去给自己买几尺棉布的工业化时代。”作者意在强调
A.中苏工业化采取同一种模式
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工业与市场应该由私人主导
D.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优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是1954年的一幅绘画,名为《为了建设祖国而把粮食卖给国家》,该绘画反映了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C.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D.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
2019-09-27更新 | 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华东地区西南、西北地区
项目数57262449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D.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2020-06-15更新 | 2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过程实行计划管理(如下图所示),并在各个环节上推行具体措施向社会灌输国家意识。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C.突破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束缚D.获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经济资源
2021-07-21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