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8541860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企业被迫不断内迁,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30年代,内迁的工厂达1500余家,工人10万多人。这旨在
A.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B.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
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缩小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42年9月,蒋介石制定《加强管制物价方案》,对工资、运价等进行限制,要求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实行同一价格。1943年3月,行政院颁布了《限价议价物品补充办法》,对粮、油、盐、棉、纱、布、燃料、纸张、运价、工价以外其余物品均实行统一议价。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工业遭遇巨大挫折B.官僚资本垄断性削弱
C.战时经济体制逐渐加强D.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2022-02-26更新 | 2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的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中国工业基础仍旧薄弱
2018-07-12更新 | 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民族工业在抗战期间日益萎缩
C.日伪企业实力雄厚
D.政府巧取豪夺以图自利
2019-01-15更新 | 2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