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6 题号:8586327
1921年,列宁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这一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将大、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我们不会由于国内的阶级差距和我们的技术落后而灭亡,甚至在低下的技术基础上我们也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将以乌龟速度爬行,但我们终究在建设社会主义,并且我们定将建成它。”联共(布)领导人布哈林这一理论是基于
A.苏俄国内战争爆发的历史现实B.汲取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教训
C.斯大林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展开后的局势
2018-05-18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
A.实施余粮收集制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D.推行农业集体化
2016-11-27更新 | 10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农产品”。为此,苏俄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粮食收购制
2021-08-02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