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国民经济的劫难 >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87320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引自《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年)》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2)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时英国、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1842—1860年和1957—1976年错失科技革命机遇的原因。
(4)材料三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具体史实指的是什么?
2022-02-23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2020-04-14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表

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
数量18个364公里
投资额1545.7万元1250.9万元

(1)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上述活动的目的;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2)根据材料,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在A和B两个年代出现如图所示投资率状况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