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内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8773359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日益加深
B.六部官员有时出现空缺的状态
C.内阁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D.六部官员亦有注选的职责与权力
【知识点】 内阁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2020-09-15更新 | 1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朝内阁的工作流程是“皇帝授意——内阁票拟——皇帝(或太监代笔)批红——付诸实施”,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B.内阁具有一定的制约皇权的作用
C.与英国内阁制在形式与本质上都有区别
D.内阁与太监形成相互牵制的关系
2019-09-03更新 | 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清朝康熙皇帝时,在决策中实际拥有最大权力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内阁
C.南书房D.军机处
2018-07-16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