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共产党宣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8866948
19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思想,仔细研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们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思想也做了批判考察。当时,英国、法国、德国都出现了令资产阶级震惊的工人运动。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开启了哪些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些文明建设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   



(4)材料四中两图所示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

材料五   恩格斯189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也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5)从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思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比较,指出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俄国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方式。分析列宁提出这种方式的原因。

2018-02-01更新 | 1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年份大事记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巴黎公社运动
19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44——1949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
194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89——1991东欧巨变苏联解题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社会主义运动”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1-04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无产阶级的奋斗

材料一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时间事件
1866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会议上,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中。八小时工作制第一次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共同争取的目标。
188651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18897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1902芝加哥的企业主们向美国工业委员会提交报告指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样的报告像雪片一样从美国各地飘向华盛顿。
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晚期欧洲工人阶级的工作状况。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抗争与思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
2021-06-11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