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 题号:8930585
某国曾因社会发展不均,爆发革命,推翻既有政府;新政府为巩固政权,开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实行计划经济,受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小。该国是
A.法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
2018-02-08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苏联在1925到1927年的年均粮食产量是7527万吨,1933—1937年却是7290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019-08-12更新 | 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 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
A.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计划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
D.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实行社会主义
2016-11-27更新 | 5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