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90001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对外开放开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的几个重要表现或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即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当代世界五十年》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
(2)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2018-08-23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迫切需要资本扩张。资本扩张必须打开海外市场,即打破30年代以来的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严格的外汇管制,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因而,与全球扩张的外交相匹配,战后美国竭力倡导贸易自由主义,成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者。

——摘编自胡冬梅《大国崛起:美国百年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与美国、日本之间爆发的贸易战不是很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之间的农产品战、钢铁战,欧洲之间的汽车战、电视机战、磁带录像机战不断发生。随着各国贸易战的加剧,仅仅关税壁垒已不能造应贸易战的需要,各种类型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数量限制、自动限制出口、外汇管制以及各种技术规格、卫生标准上的限制等逐渐成为贸易战的主要形式。各国政府还纷纷成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从扩大出口保护本国利益的长期战略出发,根据市场的行情变化,及时制定出对外贸易

——摘编自秦国翘、胥学明《西欧与美日之间贸易战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竭力倡导贸易自由主义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美、日之间贸易战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0-07-14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

2018-07-03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