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90846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在“一五”期间,大量聘用外国专家和技工。1932年,在苏联的外国专家已达到2万人,仅重工业部门就有6 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达1 700名,其他则来自德、奥、英、捷等国。从中央某些部门到工厂、车间甚至班组,都有他们的身影,连苏联国家设计局都是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组建的。同时,苏联工业部门与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美国福特、通用电器等企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外国专家和技工为苏联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经济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数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1957年后,来华外国专家逐渐减少。

——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引进专家人才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在引进专家方面与苏联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能源工业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水平。作为重工业,近代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道路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1875牟,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图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晚清民国初年,中国能源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能源工业的新发展。
(4)概要说明我国近代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0-08-06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2020-11-13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三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2020-10-28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