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9144305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迁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围堤出安定社会、安抚人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一些思想家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如春秋时期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于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之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秦朝由于把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而采取暴政方式所带来的毁灭性结果令人不寒而栗……秦朝因法家而亡的惨痛历史教训说明:过于严峻暴硬的法家已经不适合和平年代的长治久安,须找另一套思想体系取而代之。…董仲舒能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克分吸收其它派别的合理成分,对儒学进行新改造,可谓大刀阔斧,推陈出新。更园当时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采纳推行……以上就是当西汉社会秩序巩后,儒学被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捧上独尊地位和正统思想的“三大主因”。

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近代思潮风起云涌,各时期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而“原始动力”则是一致的。从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到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到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派,再到陈独秀、胡道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们“向西方学习”的探索逐步深入,特别是随之而来的近代资产阶级三大运动,把探索之步越扎越深,留下彪炳史册的串串足印,为此,曾有史学家把地主阶级跨出近代化第一步的那场自强求富运动与近代资产阶级三大运动合称为向西方学习的中国“近代四大运动”,是有其独特缘由和道理的。


请回答:
(1)结合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的“社会制度转型”准确含义并写出孔子和老子在“复古与怀旧”思潮方面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三大主因”。
(2)结合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向西方学习”思潮中,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如何逐步深入?(要求:写明阶级派别及其重点学习内容)材料二中的“近代四大运动”指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国人思想变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二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同时因为志趣相投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有利于形成团体力量,共同讨论,进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材料一中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有何新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列举两位“新文学前驱”的代表人物?指出以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2019-11-14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习与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1—1930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年)口号
1891—190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1—1910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1—1920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新旧调和”论
1921—1930以俄为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891—1900年间,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1901—1910年间,哪些阶级提出了材料中的口号?
(2)根据材料中口号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有哪些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社会“口号”的变化?
2020-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曾历经沧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活动。
(1)各地广泛开展祭孔活动,说明孔子受到后人的尊敬。请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四 以下是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的情景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4)材料四的情景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它前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10-05-24更新 | 1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