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9158637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中国近代一类企业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阻碍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那类企业。1912—1919年间这类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前期城市仍实行坊市制度,但作为居民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完全移入城内,并严格分开。商业活动集中在市中进行,每天中午击鼓三百声开市,日没前三刻击钲(小锣)三百声收市。市设有市令,两京及上州皆为品官,中州至下县则为吏,负责市门启闭、管理市场交易。

——《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粱录》

材料三: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商人以乡缘为连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市”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0-06-03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主要功能是什么?在这种环境中商品经济能否活跃?为什么?

(2)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你认为对吗?结合图二、图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8-05-13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都城往往是王朝政治、经济的中心。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有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比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了差不多7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

——西安博物院馆藏陈列解说词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市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东、西两市商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材料三

北宋东京平面图

(3)观察材料三,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功能的显著特点。

材料四

北宋东京示意图图

材料五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4)综合材料四、五,罗列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突破性发展的时代表现。

2017-07-25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