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 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 题号:91801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所强调的,是人民百姓作为人的权利,由是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他们强调的不是民生与民用,而是民权,并以此批判君主。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近现代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思想家一般地都是以全人类代言人的姿态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民主理念上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启蒙思想的政治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晚期的文化气象,当然也不拘一格,虽不全然会有反传统、重个性、重自由这一系列,但这一风气仍弥漫于思想、文学与艺术领域,当是对于传统权威及礼教规范诸种压力的反弹,也是在反弹过程中的反思。一时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风气所及,即使系出朱子理学的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诸人,抗争奸邪,意气慷慨,置生死于度外,其行为作风也已是狂狷之流,不同于世俗的乡愿。明、清之交,国亡家破,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仍是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风气,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代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一段反思的检讨与创新的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提问引发了自由与人权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其实与希腊古典思想关系不大,却毋宁是宗教改革后重新界定神恩引申而来。人类与个人都蒙受神恩,神创造了人,而且神爱世人,因此人权是神圣的,人的自由不应由别人剥夺。于是,国家是由个别国民合订的契约所创设,以服务国民。这一转折,遂在 “国家”的定义中注入个别国民的权利,为民主政体确立了天赋人权为其基本要求。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出现启蒙精神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外启蒙精神内容的差异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2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文明进步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问题:
(1)推动材料中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得以发挥,知识得以应用。换句话说,社会的潜在结构能否容忍变革,适应变革,这成了工业化能否发生的关键。

——摘编自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史或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05-19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