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9203210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C.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D.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2016-12-12更新 | 1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
2022-07-28更新 | 11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政府兵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群众基础
2018-05-13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