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9217155
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这些措施
A.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
B.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1】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D.苏联法制不健全
2016-11-27更新 | 14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可知
A.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
B.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
C.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
D.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
2019-03-01更新 | 1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020-04-26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