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7 题号:92411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著名史书《史记》与《汉书》,基本上都是私家修成。而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府除了有专门管理图书资料的机构与官吏外,还有专门撰写史书的官吏与机构。至西晋 时期,史学已经脱离经学,成为独立的学术门类。刘宋时设史学馆,与玄、儒、文并重而 成为四学之一。尤其到了南朝时期,文史之学已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六朝时期,略 有文采的世家大族子弟,大多留心于史书的著述,私家修史之风甚盛。……而且,见于《隋 书经籍志》中的史书,绝大部分都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且把史书划分为十 三个类别,从此,“正史”名称正式出现且排在首位。……同时,与官修史书兴盛的同时, 因社会的动乱不安而有更多的人从事私家修史。甚至于有关佛教、道教史料也纷纷涌现。

——整理自高敏《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兴盛及其特征和原因》等

材料二 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 1902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 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 1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近代史学因而出现第三次飞跃……他是马 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主流。

——整理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国近代史学出现三次质的飞跃的理由。
2019·四川南充·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面对民族危机,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并提出新观念,这些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更新的关系。
代表人物 主张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陈独秀对康有为观念的“更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2017-11-08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问题探究

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以为这些东西都是阻碍世界革命的障碍物…·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完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11日),《新青年》第9卷第4号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蔡和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2021-10-14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持何态度。
2016-11-27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