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7 题号:9256729
费正清《中国与美国》:“共产党政府远比旧国民党政府深入到下层,在乡、县、省三级设立代表大会,每年集会一次……这种结构给人民大众提供了参加‘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场所”。建国初期形成的“这种结构”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海选”制度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7-03-19更新 | 22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     
A.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D.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2023-02-09更新 | 2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按选举法规定,基层政权单位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县以上各级由其下一级选择出的人民代表选举。至1954年6月,基层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选出各个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1226人。材料表明当时
A.基层政权实现了基层民主B.人大主要形式是直接民主
C.全国人大召开具备一定条件D.全国人大人数少缺乏广泛性
2021-02-0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