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9340492
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的场景。

图二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请回答:


(1)历史学家认为:图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2)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并由此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提出的“各种要求”在哪一条约中得到满足?指出日本从该条约中获得的“商业特权”。这反映了该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
(2)日军侵华期间,制造了一系列暴行,请举两例说明日军的犯罪行为。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2021-02-02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名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并指出了中国人民应当争取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前途。
材料二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二大。在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他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三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三大。这次会议具有历史意义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议确认,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上百年,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依据这个实际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
材料四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在会议政治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逐步明确中国建设道路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习近平判断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2018-01-07更新 | 1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摘编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爱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汪洪斌《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1)列举中国抗战中四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1-08-3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