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9422849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改选及选举各级参议会的指示信》指出,“民主政治选举第一”……“如果有人轻视选举,或者说不要选举,那就是等于不要民主。不要民主,就等于不要革命。”《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指出:边区各级选举,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选举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表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性质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BC
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D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例了怎样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9-06-13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曾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每一次在关键时刻都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4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后来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四   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指导思想变化。
(3)材料四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
2021-11-09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马克思和列宁两人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020-01-13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