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1 题号:944360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72年夏,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30名学生启程,拉开了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的序幕。清政府最初按计划连续四年,每年选派30名幼童赴美,从1872年至1875年共计派遣了四届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是晩清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98年8月2日,光绪皇帝发布谕旨:“现今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此,派人出洋留学就成为清政府的一项政策。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最早是在1896年。自从清政府提倡去日本留学的政策出台后,又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办法督促国人负笈东渡,留日学生人数在数年间成倍增长。1901年留日学生274人,1902年留日学生573人,1903年的留日学生人数是1300人,1906年留日学生达到7283人,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日热潮。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对中国的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

——摘编自靳春泓《晩清留学制度演变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留学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晩清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
(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2013-05-29更新 | 4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被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840年以来,经济现(近)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19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19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
2020-07-22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