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955956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较,文艺复兴较为相当。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以明清之际最富于战斗精神的政治哲学著作《明夷待访录》和《潜书》与孟德斯鳩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虽然在抨击封建专制帝王的猛烈程度上可谓东西呼应,不相上下,但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2020-04-01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三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以上据《中国儒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分别属于哪个学派?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4)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其最突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这种主张在治学、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2017-11-28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四线,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材料二   借书籍的编纂,剪除各种异端。直到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还尚能容纳各书,“直取原文,未尝擅改片语”。然而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就大不一样了,乾隆进行了直接干预……讽刺派代表作《儒林外史》不得收入。与此同时对非儒学正统的爱情作品,清统治者一律斥为“淫”,禁止刊行,如《红楼梦》就被严行禁止。故“四库全书书不全也”!

——林岷《中国文化史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
2018-06-22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