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9646583
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郑异凡认为,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两场革命共同的意义是
A.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

上表可说明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
2020-07-29更新 | 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武昌起义的历史叙述。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对下表解读准确的是
记述出处时间
对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许多著作笼统称呼“党人”、“革命的”。《中国国民党史略》等1927—1949
“同盟会之经营湖北也最久”,湖北新军征兵,同盟会乃利用此机,派党员参加日至社(会),即同盟会鄂支部之一外围组织也。从旁主之者如居正、刘公等,参加内部主持者如孙武、蒋翊武、张振武、蔡济民等。《武昌起义的因由》1941
“在武昌有文学社,蒋翊武为领袖,社员大都是同盟会的人。”“文学社是同盟会的分支。”《反清运动史》1942

A.突出同盟会的作用以彰显国民党的“正统”地位
B.国民党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
C.关于武昌起义的历史真相在国民党内仍有争议
D.同盟会直接组织领导了武昌起义
2018-04-23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据《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一现象
A.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B.有助于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C.是革命党人利用媒体宣传革命的结果D.是上海作为辛亥革命舆论中心的体现
2022-04-09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