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7 题号:98527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儿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婴幼儿难以活到成年。11世纪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渡阶段,毫无重要性可言,社会缺乏对儿童特殊性的认知。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儿童具备成年人一样的人格,对儿童普遍冷漠、忽视。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等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传统儿童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家庭中应该由大人统御所有子弟,由家长决定子弟事务。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1902年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191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儿童天性”“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

——摘编自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8世纪欧洲“儿童被发现”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儿童观变化的异同,并说明中国儿童观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并简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2019-11-18更新 | 2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

——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

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
2019-09-11更新 | 2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018-10-18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