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9863609
如图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作者有意将“国”字写成了“囻”,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说明那时已渐入人心的观念应首推
A.体恤民情B.民族团结C.民主共和D.民风变易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衙门里除了道台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
A.《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B.《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D.《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
2019-11-13更新 | 2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该图表明
A.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现B.改良道路被国人所抛弃
C.清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控全国政权
2018-07-24更新 | 3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各省份。这表明
A.民族危机空前的严重
B.辛亥革命的时机趋于成熟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2018-09-22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