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674 题号:9973818
皇帝的苦恼

打油诗《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问题:
(1)依据诗中所云,中国古代皇帝苦恼折射的矛盾焦点有哪些?
(2)请叙述古代皇帝为消除苦恼解决矛盾的典型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以来,选官中的才学标准问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门第本位之后被重新提出来。于是,汉代的察举制重受重视,并产生了一些新制度的萌芽,举明经逐渐取代举孝廉。隋唐建立后,随着大一统的重建和中央集权的需要,选官原则中的才学标准不断被强调。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突破由贵族垄断经学的限制。但是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要到宋朝才基本完成。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该学者从哪些角度描述科举制。
2019-01-16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 (0.94)
【推荐2】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朝的进士科,是做高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请回答:
(1)请问材料所提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什么时候形成的?
(2)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还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项以上)并请说出最喜欢某一选官制度的原因?
2019-02-18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是什么?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于何时?这一制度体现了哪些原则?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9-01-16更新 | 4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