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完成下面小题。



1.半城市化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B.外来资本的投入C.乡村工业化D.政府规划形成
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2021-10-10更新 | 15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例如自动识别河道垃圾,自动监测工业、城市噪音,智慧监测交通压力等、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能对河道垃圾自动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互联网技术C.北斗定位系统D.自动识别技术
2.智慧城市的发展直接(     
A.推动城乡交通建设B.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C.提高城市居民素质D.促进城市精准管理
2022-05-10更新 | 82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为核心,这种人本导向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考虑人的生计发展、幸福、富裕和空间分布问题,满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并提供充分发展机会。图为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雷达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一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     
A.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B.天津耦合协调度一直高于江浙地区
C.贵州耦合协调度提高速度最慢D.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
2.相比于东西部,中部地区人产匹配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最显著,原因是中部地区(     
A.农业基础较薄弱B.劳动力数量少C.政策支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较低
3.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加快乡镇合并B.增加就业岗位C.调整落户政策D.改善城市环境
2023-12-29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