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 八年级 期中 2021-09-01 3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
(1)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4)漫步古诗苑,体会《诗经》中多姿多彩的爱情:《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蒹葭》中的“蒹葭萋萋,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子衿》中的“一日不见,___________”,表达了一个人徘徊城头、约而不遇的失落惆怅。
2021-08-3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 找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并修改。
A.芯片的生产要经历制造、设计、封装三个环节。
B.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C.《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D.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3. 请从下面两幅《“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海报中任选一幅阐释其寓意。(不少于80字)提示:两幅海报的主图都是绿色。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核舟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
B.作者用“奇巧”“灵怪”两个词语首尾呼应,赞叹王叔远微雕技艺的高超。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从全舟到局部、从中间到两边、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介绍核舟,层次分明,丝毫不乱。
D.窗子左右刻写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出自黄庭坚的作品。
2021-08-26更新 | 60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欲其林
(2)屋舍俨然
(3)潭中鱼百许头
(4)其岸势犬牙差互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_________________
7.“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载,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请按要求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描写的景色(景象)作者的思想情感
《桃花源记》描绘出绚烂的桃花林和一幅______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________
《小石潭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压抑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片段内容,完成小题。

【材料一】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客不得束缚,容不得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刘成章《安塞腰鼓》(节选)]

【材料二】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直至有一队阵脚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8.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9.材料二中安塞腰鼓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是:谒庙→A______→B______→转灯(转九曲)。其中活动A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的意愿。
10.材料一、二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11.请模仿材料一画横线内容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民俗活动场景。(不少于100字)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宇航员为何从月球眺望地球时感到恐惧

①迄今为止,只有阿波罗计划曾成功将12人送上过月球表面,这意味着也只有这12人真正从月球表面眺望过地球。这些人类的航天英雄带着荣誉返回地球后,当他们被问到“从月球眺望地球时的感受”这个问题时,却没有了兴奋与自豪,有的只是深沉和惊悸之色。

②这些宇航员们阐述的观点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那为何它们会产生惊悸甚至恐慌呢?连牺牲都不怕的宇航员们究竟有什么好怕的呢?他们究竟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③处于地球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地球的东升西落,也习惯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也习惯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这些我们人类都习以为常,不以为怪。可是宇航员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表面眺望地球时,这一切常识都变了。

④那么从月球表面眺望地球时,究竟会出现哪些诡异的现象呢?

⑤由于月球早已被地球的潮汐锁定,因此在月球表面眺望地球时,地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此时的地球就像是一颗美丽的蓝色宝石悬在夜空之中,一动不动,东升西落的规律被打破。宇航员周围只有明亮的月球表面和自己在阳光下硕大的阴影,这阴影不仅投射到了月球表面,也投射到了每个宇航员的心里面。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沉重的压抑感和无助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⑥不仅如此,太阳从月球地平线升入正空中需要7天7夜,从正空中落下又需要7天7夜。这意味着, 在月球上,一个白天要持续14天14夜,随后月球又将迎来连续14个地球日的漫漫长夜,月球的一整天便是整整28个地球日。面对这样漫长的一天,你会不会感到奇怪和惊异呢?

⑦根据计算,月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3/11,表面积只有地球的1/14,在地球上看月球的大小只有从月球上看地球大小的1/14,这意味着月球上空的地球比太阳都要大得多。月球的表面都是泥土和岩石,因此它只能够反射大约11%的太阳光,而地球表面有着大量的海洋、大气和云彩,因此能够反射37%以上的太阳光,这意味着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要比从地球上看到的满月亮40倍以上。这相当于人用肉眼看一个2米以外的200瓦灯泡,如果没有墨镜,人类的眼睛根本无法直视。所以宇航员想要在月球上直接用肉眼看地球,根本做不到,宇航员必须借助仪器的辅助来保护眼睛。一个比满月还要大14倍的炫目天体悬挂在空中是什么景象?

⑧通过望远镜,宇航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地球表面的山川、海洋、密云和大地。由于没有大气层,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抬头仰望星空时只能看到地球和太阳,除此以外看不到一颗星辰,只有一片深邃的黑暗。此情此景,天空中那明亮的地球显得那么的渺小与孤独,这种情绪照印进宇航员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⑨事实上,宇航员们的恐惧感并非全部来自他们所看到的自然现象木身,其中更大的原因是来自他们自身对地球、对人类文明的担忧。在月球上,他们更加能体会到人类文明的脆弱,整个地球在宇宙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⑩宇航员们也许会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宇航员从月球眺望地球时感到恐惧有哪些具体原因?
13.在说明这些具体原因时,选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
14.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15.结合语境,为选文补写结尾空缺处的内容。
宇航员们也许会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请就本学期推荐阅读的《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走一个片段来写;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③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时,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17. 这几年,我们生活学习的社区、学校、城市(乡村)都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请以“这里的变化真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①补全题目;②题目中的“这里”要具体明确;③合理安排写作顺序;④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⑤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2
选择题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语言表达
2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30.65徽标类
三、选择题
40.65文学常识综合
四、文言文阅读
5-70.65陶渊明(365-427)  柳宗元(773-819)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8-110.65散文  非连续性文本
12-150.65事理说明文
六、作文
160.65应用文
17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