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1-11-29 19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1. 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白天,塘面几乎是一片绿,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       )着绿浪。娇嫩而洁净的荷花chàn( )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        )的水中。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lán( )中。

(摘自萧红《呼兰河传》)

2018-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 名句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⑷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⑸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021-11-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请选择正确答案
《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     
A.萧云仙B.鲍文卿C.杜慎卿D.汤镇台
2021-11-28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4.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正饮之间,只见那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现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现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


请写出选段中“那个穿皮袄的汉子”的名字。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题目。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众仙接着,仙师坐于殿上,却又在袖儿里一个个搬出,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将行者捆倒,行者道:“想是调问哩。”

5.大仙为什么将唐僧师徒捆绑起来?
6.这件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7. 下列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要求改正。

①专家说,来自树、草、小野花的花粉叫“风媒花”,导致花粉过敏的“主凶”。②风一吹,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花粉在空气中大量飘浮。③对于花粉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最好是查出过敏源后进行采取脱敏治疗。④专家建议,市民外出踏青赏花时,尽量逃避连晴起风天,可选择雨后出行,地点最好选在开阔地带的单纯花田。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前增补____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
(4)第④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下列材料都是网友针对当下生活中的“低头族”引发的相关评论,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材料二】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材料三】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1)依据材料,给“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说说“低头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也针对这一现象在网上参与讨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第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佑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②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③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这里指禁军的一个兵营名。退卒:逃跑的士兵。②利:同“痢”,这里指患了痢疾。③辄:常常,总是。④弭耳:指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非常驯服。⑤自告者:自首的人。
10.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以其衣一刀十饼   
(2)逡巡弭耳而
(3)有道者        
(4)德道本末
11.翻译下列句子。
(1)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
(2)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12.文章中表现孟德进山后生存艰难的句子是:         ;表现他勇猛,无所畏惧的句子是:            
1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对孟德的评价及其中蕴含的感情。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曾国藩的“微博”》,完成小题。

曾国藩的“微博”

①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②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③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④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⑤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A“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⑥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B“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⑦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⑧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14.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表现在哪里?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写“微博”为什么能使曾国藩提高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阅读全文,联系课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繁荣昌盛。他经常以古为镜,对比自身,反省自己下过的命令那些更利于唐朝发展。清代康熙皇帝多次出巡,私访民间,回去之后通过路上所见,反省自己,废除一些不利于民的法令,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

【材料二】

鲁迅有一天上学迟到了,十分难过,决意以后早上学。他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每一笔都是刻得深深的。由于有了“警钟”,鲁迅以后一直没有迟到过。

2021-1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个失血的村庄

林纾英

①村庄是什么?是水流潺潺,是遍地长满的野草与野花,有山峦,有梯田与瓜果,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打开村庄尘封的门,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器宇轩昂的芦花大公鸡满院子追撵着一只母鸡,之后用它强劲的味扭住母鸡的鸡冠,把那只棕红色老母鸡死死地踩在脚下。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躁又无奈的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哈喇不断地从它的舌上滴下,落到院子里的土地上。转了一圈后,狗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一边继续哈达哈达喘着气,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

③傍午,天越来越热了,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母鸡下蛋后伸着脖子,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

④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在他的肩上有一副木钟犁,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牛背上有一捆青草,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

⑤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当我一点点的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审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

⑦多年来,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府之间滚动,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

⑧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字,针对这个村庄,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村庄隐于沟深林密的群山交叠处,实际上就是群山皱褶处一条大沟里的百多户人家。而就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小村庄,多年以后竟被人们发现了它存在的价值。被人像名贵古董一样从深山里开发与挖掘了出来。在它的土地上建造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

⑨许多年来,这个大沟里的村庄一直就像一棵深深根植我心底的枣树,我能记起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还有沟里潺潺流淌着的小河。我是闻着它的花香,吃着甜果,喝着甘美河水长大的山里孩子。如今我的肉身走出了村庄,我的灵魂却从来就没有从那里走出来,从没有一刻将这个村庄忘记过。我一直被诱惑着,我总惦记着,渴望着能回到它的从前,去采摘,去收获;我渴望着再次走进村庄的河,用它的清波洗去我一路走来的风尘,滤去我历经红尘的千百沧桑。

⑩只是,我没有想到村庄会长出那么多的刺。

小河干涸了。没有河水滋润的村庄开出了更多的花,是变异的花,无香无色。它结的果越来越少,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刺。村庄在时间久远的干涩与无情磨砺下,青葱被一点点地锈蚀掉,一天天地露出了它的瘦骨嶙峋,像一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贫病者。

自此后,我一直就在期盼,期盼河流能重回我被时代割裂与瓜分了的村庄,我等着它去唤醒村庄的沉寂,去滋养灌溉,去医治村庄的贫病。

我在等着它回来,而它始终没有回来。

我等来的只是村庄刺的繁盛。尖锐的刺,那么的醒目,那么扎眼。我被村庄的刺扎得生疼。

(有删改)

18.文章开头②一④段作者为何要细腻地描写村庄中的种种景象?
19.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含义。
2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⑩段中提到的“那么多的刺”的丰富内涵。
21.结合第段中的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把村庄比作“一个病人膏肓,一无药可医的贫病者”。
22.本文为什么以“一个失血的村庄”为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请以“这也是提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1-1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名著阅读
2
语言表达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85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选择题
30.85《儒林外史》
四、名著阅读
40.8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5-6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五、语言表达
7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六、综合性学习
80.65提炼与概括  说明方法  谈认识、谈看法
七、诗歌鉴赏
90.65其他古代作家  诗
八、文言文阅读
10-130.65苏辙(1039-1112)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九、现代文阅读
14-170.65其他现代作家  立论文
18-220.4中国现当代作者  散文
十、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