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天津 九年级 一模 2022-04-30 77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máo)       言(zhēn)       百折不(náo)
B.隐(nì)          (jié)          浮光影(lüè)
C.像(sù)          合(qì)          信手来(zhān)
D.候(shì)        (huán)       置辩(xiè)
2022-04-30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青春融入生活,你才能领会青春的(1)________。青春并不是(2)________的外衣,青春的笑容也常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并不是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不再拥有。当你(3)________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升起。

A.(1)真理       (2)华丽       (3)感叹
B.(1)真谛       (2)华丽       (3)感叹
C.(1)真理       (2)壮丽       (3)感慨
D.(1)真谛       (2)壮丽       (3)感慨
2022-04-26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而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②吸收人类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③确立文化自主的意识与文化创新的精神,④自觉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文化,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关键所在。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2022-04-30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④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A.,         B.。         C.,         D.;         
2022-04-30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5. 对下而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诗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2022-04-30更新 | 6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抵抗病毒的?

①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构成的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是人机体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侵犯的最有效武器。

②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就是入侵的敌人,免疫系统就是我们的国防体系。其中免疫器官就是武装部、训练基地、战场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就是各种兵种的士兵,发挥抗感染、参与炎症反应,以及清除外源性病原体等作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结;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分子主要由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受抗原的刺激后产生。如果没有免疫系统,我们就会暴露在数十亿的细菌、病毒和毒素之中,就连季节性感冒或被蚊子叮咬都可能致命。

③当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都是怎么和它战斗的呢?

④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皮肤黏膜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的皮肤黏膜发现有病毒入侵时,致密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可以直接阻挡病毒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唾液、胃酸、眼泪等,含有很多的杀菌、抑菌的物质,再加上皮肤黏膜上还有一些正常的菌群,都可以阻挡或杀死入侵的病毒。当我们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或皮肤有伤口等情况下,病毒就有可能突破我们的第一道防线,进入我们体内。这时,我们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⑤第二道防线是免疫细胞。我们身体中有上百万个巡逻兵,比如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他们来自我们的胸腺和骨髓,他们在血管和淋巴管中巡逻。淋巴系统像管道一样分布在我们身体每个部位,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吞噬细胞在血液循环中,遇到任何外来的细胞都会一口“吞掉”,并通过巨噬细胞内的酶蛋白将病原体消灭。不仅如此,吞噬细胞在吞入病毒后,还能够识别吞入病毒的抗原(病毒表面的一些蛋白),然后将这个信息传送给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作用范围很广,但是精度和杀伤力不够高。淋巴细胞可以精确命中目标,但是个脸盲,需要吞噬细胞帮忙辨认目标。淋巴细胞中又分工为 T细胞和B细胞。当吞噬细胞传送了病毒的抗原信息后,T细胞就开始在身体里搜索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且快速的杀死它们,最终与病毒同归于尽。与此同时,B细胞开始根据抗原信息制作特殊的蛋白质武器——抗体。B细胞可以产生上百万个抗体,它们在全身各处限制病毒的侵染和移动,与病毒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消化掉,直到机体最后战胜病毒。

⑥第三道防线是B细胞。B细胞的另一个功能,就是“记住”这些入侵病毒,当他们再次入侵时,就会快速产生抗体进行应对,避免人体再次感染。例如感染过水痘的患者终身可以避免再次感染水痘(终身免疫),疫苗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挥保护作用的。但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病毒感染后都会获得终身免疫,比如感染流感后只能获得一个月到数个月的免疫力,之后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还可能导致再次感染。

⑦除此之外,在免疫系统工作的同时,往往会出现我们常见的症状——发热。这种症状是为了协助免疫系统的工作,因为病毒往往对温度比较敏感,较高的体温会使病毒难以繁殖和传播。因此,并不是出现发热就需要治疗,只有体温过高会导致其他危害时才需要降温处理。

6.下面说法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是我们的国防体系。
B.淋巴细胞可以精准确认、捕捉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疫苗就是利用B细胞“记住”功能产生抗体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D.有时人体发热是在抵御杀灭病毒,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治疗。
7.下面对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说明人体在遭遇病毒入侵时是怎样与之斗争的。
B.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类所面对的病毒细菌之多。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淋巴系统在人体的分布和功能。
D.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所有被治愈的病毒感染者都不能获得终身免疫。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是人体的免疫系统。
B.第②段中加点词“可能”表示也许会出现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文中有很多地方采用了生动语言说明,使说明的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D.本文按照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抵抗和战胜病毒的。
2022-04-26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       间:参与。B.小大之       狱:监狱。
C.公将       驰:驱车追赶D.克,公问其故       既既:已经。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与之乘,于长勺D.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限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2022-04-30更新 | 46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4)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人生前途的豪迈心态。
2022-04-30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尤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妻家不知其(       )
(2)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15.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
2021-01-14更新 | 440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庭槐葱茏

李亚

①从前,我们这里没有谁刻意种槐,都是它自己酿出来的。不知从哪里串来一条根,在地下钻啊拱啊,酝酿又酝酿,终于冒出地面。先是一簇鹅黄,渐成碧绿,小草似地长起来。很容易就看出它不是草,它茎秆粗壮,叶子顶在头上,不几天就长到窗台高,纤纤细细地在风中轻摇。也有不让它长的时候,在院子正中或正对着门窗都不好,得趁早把那簇黄绿的嫩芽去掉。而那条想钻出地面透气的根就折而向下,继续钻拱,另找地方重酿新芽。这回对了,在近墙处钻出来,既不碍事,又能提供阴凉,于是欣欣地高起来。

②以我所见,槐叶相对而生,柄尖独有一片,像是给这组叶子做个结束:好啦,我是最后一片啦。叶子上的白色绒毛肉眼看不出来,镰刀状的托叶也几不可见。槐叶的这个样子颇具特点:枣叶与它大小相似,但比它厚,叶面还有蜡;榆叶与它大小也差不多,也比它厚;柳叶虽略窄一些,但比它长而厚。别的冀中常见树叶也都比槐叶大,大叶杨足有人的两个巴掌大,梧桐叶子更大,好多片槐叶并在一起也比不上它。

③槐叶在春天与花同时长出,常被鸟雀啄落。刮风时它们发出细密声响,像是小雨从空中落下。夏天刚过去,槐叶就开始落了,不发一点声响。它太轻,即使叶子还很润泽,也是无声地飘落。等不到深秋,槐树已脱尽叶子,删繁就简,留下遒劲疏离的枝条在风中摇曳。

④槐花,我们称为槐子花。槐子花一开便是盛期,全村飘着浓郁的甜香,树上堆雪似的,极有气势。这花可以吃,因它甜香,炒菜似乎不宜,除非放辣椒压住甜气。拌上白面或细糁蒸吃最佳,佐以蘸料,入口清新,齿颊留香。生吃也可,我小时候常一朵一朵地吸它的花蜜。槐树花期短,十天左右吧,细碎的花蕊就随风飞舞,堆积在墙角。

⑤槐树更多是作为行道树长在路边,花黄绿色,落时满街,人来人往,踏碎了花瓣,印在深灰的路面上。花落后结出槐角,又叫“哗啦丹”,嫩时晶莹碧绿。我小时候曾摘下来用砖砸,满手粘绿,以图尝尝那微苦的仁。秋风吹落干枯的槐角,可捡回家,泡至发软,剥去外皮,撕取槐豆上那点薄膜,加水,放入锅中熬煮,像是吃炖烂的粉条。

⑥我家曾有一棵老刺槐,不知历经了几代,后来树干发朽,树冠又遭雷击,渐渐枯萎。但它生机不灭,每年春天在老干上冒出几枝新绿,努力表明它还活着。我出门便见这棵老槐,归来又见这棵老槐,总觉得它像位老辈,慈祥又亲切。

⑦我的家乡处处有槐,村外有,村里有,院外有,院里有,槐树如同标配,每户都有。它长得快,材质硬实,长到一臂粗细,即可加工成锨柄锄柄,长至一腿粗细,即可做檀条使用。

⑧一个院子里种上两棵槐树,繁枝茂叶间落着啾啾喳喳的鸟雀,那是多么迷人。树长在院里,是景致,是气韵,更是精神。

16.根据文中描写的内容,按提示概括槐树几个方面的特点。
槐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槐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槐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槐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对家乡庭院中槐树的种种描写,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故土情怀。
B.第②段中,拿枣叶、榆叶、柳叶、大叶杨以及梧桐的叶子与槐叶比较,是为了衬托槐叶的单薄。
C.第⑦段中说“槐树如同标配,每户都有”,是指村中的每户人家都在院内和院外种植槐树。
D.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老槐树的敬爱之情。
E.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于叙写中流露真情,在议论中展现主题。
18.结合语境,从运用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从哪里串来一条根,在地下钻啊拱啊,酝酿又酝酿,终于冒出地面。
19.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2-04-30更新 | 4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20.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迎难而上,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两条战线上均成为“全球最亮的星”。某班将开展以“中国2020年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疫苗研发也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实现V形反弹,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或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包括IMF、OECD等在内的国内外机构均认为,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伴随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完成脱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并为全球脱贫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工作范本。

【材料三】2020年底,浙江宁波的一个女孩,穿着汉服办了一场明制婚礼,不仅婚礼整个流程亲自设计策划,连凤冠都自己复制了。婚礼视频发到视频网站后,引来了200多万网友围观,目前弹幕就有6000多条,密到遮住了画面。对于地的爱好和职业选择,父母非常支持,这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也让所有参加婚礼的亲友赞叹。

【材料四】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中国2020年的伟大成就”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______
(2)概括上面相关材料中展现的2020年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2-04-26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八、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空格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走进名著,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读①《_____________》,我们认识了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画家王冕;谈②《_____________》,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追求平等与自由的知识女性;美国记者③______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赤子情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从_____________的身上体会到了“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崇高。

2022-04-30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九、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22. 阅读《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结合相关情节,完成问题。

当日夜至三更,A(人名)身体沉重,转头看着B(人名),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1)选文中的A是      ,B是      
(2)选文中B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做出简要分析。
2018-05-15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3. 作文

为什么我们曾经执着的,不过是一场错误?为什么我们在人群之中,却有时感觉身处荒原?为什么知道母亲的关怀,却执意与她为敌?

太多的为什么,我们追问别人,我们逼问自己,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然后,我们坚强,我们勇敢,我们终于明白,我们早已跨过不羁的河流,扎根于身边踏实的温暖,而那曾经的梦已终究成了尘封的记忆了吧。


请以“成长的代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故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文章要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2022-04-30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填空题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65一般词语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标点符号
50.85文天祥(1236-1283)  诗
二、现代文阅读
6-80.65事理说明文
16-190.65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9-110.65左丘明(前556-前451)  历史事件类课内阅读
13-150.65其他古代作家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200.85图文转换  提炼与概括
六、填空题
210.85《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儒林外史》  《简·爱》
七、名著阅读
220.4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八、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