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辽宁 九年级 一模 2022-05-19 6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yī)       (jiá)       (tì)傥       海市(shèn)楼
B.(juān)刻   (zào)   持(jīn)   怏怏(yāng)不乐
C.苍(jìn)   (jūn)裂   (hé)   其说(yuán)
D.慰(jiè)   (nǎn)   (xiāo)   后继(pū)
2022-05-19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虽小,神比牡丹。无论苔花还是牡丹,他们都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只有苔花也能        开放,才能成就百花齐放的局面。此如曼德拉所说,       天空是黑暗的,      摸黑生存;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可以     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A.泰然自若     只有     才能     卑微
B.怡然自得     如果     那就     卑微
C.怡然自得     只有     才能     卑贱
D.泰然自若     如果     那就     卑贱
2022-05-19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轩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隐逸之士携它唱和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世俗所曲。④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A.“美化”和“影响”都是动词,“为”是介词,“清丽俊逸”是并列短语,“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是动宾短语。
B.“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折腰,不为世俗所曲”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它”。
C.“‘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轩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
2022-05-16更新 | 5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屈原》(节选)《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棠棣之花》等。
B.《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表现了孙悟空自尊好强,尽职尽责,神通广大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特征。
C.《朝花夕拾》中长妈妈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切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比较粗俗,却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从“道恭喜,吃福橘及给我找来“三哼经’”笔核节可以看到。
D.《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睹了母亲、小茨冈、高老头的死亡。在好友“好事情”的帮助下走向社会。
2022-05-16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22-05-19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①云阳馆,云阳的客舍。云阳;县名,今陕西三原。韩绅:《全唐》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此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②江海别:分别后远隔江海。极言相隔之远。③翻:反而。④共传:互相举杯。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严整对仗,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朋友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B.【乙】诗首联从时间,空间角度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因而颔联写友人久别相逢,反疑为梦境,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C.【甲】诗颈联写出了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一样,表达了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这一永恒的主题,成为了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乙】诗颈联借景抒情,以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伤别的气氛,表达诗人内心的悲凉。
D.【甲】【乙】两首诗均为与友人惜别的诗,两首诗尾联都总写伤别,想象离别后各自伤别落泪、借酒消愁的情景,将别离的伤感之情更推进了一步。
2022-05-19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疊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之一。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②下迨蒂(bù)屋;下至贫民。迨,至,到。薛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代指贫民。③交衢:四通八达的大路。④千人石:虎丘山中一块大磐石。传说唐代高僧生公说法时,石上坐千人听讲。⑤檀板:唱歌时伴奏用的拍板,用檀木制成。⑥樽罍:酒杯与酒壶。⑦雷辊(gǔn)电霍:雷鸣电闪。辊,车轮声。⑧迟月:等待月亮出来。⑨生公石;在千人石北,曾为生公讲坛。⑩乌纱;即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用黑纱绸制成。指代官员。皂隶:衙门差役。着黑衣,故称。皂,黑色。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虎丘去城七八里       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B.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   其西南诸峰,林壑美《醉翁亭记》
C.千人石上至山门   小惠未遍,民弗也《曹刿论战》
D.皆避匿               国还乡《岳阳楼记》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之。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在描写景物的基础上抒发感慨。【甲】文借描写“_______”,体现作者B_________的志趣;【乙】文借描写C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D________的态度。(A处用原文回答,B、C、D处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022-05-19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明确要求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让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只要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


【材料二】

尽管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了显著的增长,但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新冠疫情的突发冲击人口和经济增长、全球土地和水资源系统濒临极限、人均耕地面积持续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退化严重、水资源面临区域性短缺压力等等问题进一步恶化了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因此,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稳产保供不仅事关保障我国自身粮食安全,更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

实现稳产保供首先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全球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不仅没有给国际粮食市场增加负担,而且有效分担了全球粮食供给压力,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2021年我国中央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调整取得实质进展,现有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至98%;储备精益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继续保持在 98%以上。

我国各地都设有大量的粮仓,这些粮仓通过多种手段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地粮食储备仓房。

在国家“藏粮于民”政策下,目前我国的粮食,大部分均由农户自己储存保管。全国各地方政府为方便百姓储备粮食,积极推广家用藏粮方法:

缺氧保管法,将晒干扬净的粮食盛入容器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粮面,做到严实紧密,保证不漏气日光曝晒法,选择炎热的晴天,先把晒场扫净、晒热,然后将粮食薄摊在晒场上,并经常翻动;密闭防虫法,粮食晒干后,装进缸等容器内,用双层报纸或塑料薄膜将容器口糊住封好,可保存粮食较长时间不发霉、不生虫:气味保粮法,对颗粒大、间隙宽的玉米、蚕豆、大豆、芸豆等杂粮,可在粮缸(桶)的底部和杂粮面层分别放上几十瓣八角、然后密封,一年不会生虫。这些藏粮方法,实用简便,对粮食无污染、无损伤,粮食不变质,味道正常,大家不妨一试。

(选自《学习强国》)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
B.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为全球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分担了全球粮食供给压力。
C.目前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已在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仓房中全部应用。
D.居家蒙粮时,我们可以把粮食晒干后,装进密闭的容器中,可使粮食保存较长时间不发霉,不生虫。
12.某地粮食大丰收,欲召开表彰大会,需要拟一副对联作为大会的主题,但缺少下联,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对联。
上联:重农为民丰实公私仓廪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16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伸入灵魂的路

矫友田

①那一天,我在一个笔会上遇见了他。当时,他是在妻子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的。我们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除了写作,还酷爱收藏连环画。因此,他经常独自摇着轮椅,往返将近5公里的路程,到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淘书。

②而更令我们惊讶的是,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且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一直依靠轮椅行走的他,最近却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而且已经有投资方准备将其拍摄成电视剧。

③当我问他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微笑着对我说:“尽管我的双腿残疾,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已经在我的灵魂深处铺下了一条小路。虽然它有些崎岖,但是却通往一个遥远的世界。我也只是一直沿着父亲为我铺下的那条小路,努力走下去罢了,"

④然后,他就对我们讲述起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⑤从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只能坐在一辆简易的轮椅上,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地嬉戏。那辆轮椅,是他的父亲伐倒一棵小桃树,然后用桃木为他制作的。

⑥当时,曾有不少邻居问过他的父亲:“你怎么舍得伐倒一棵桃树,用外面的槐树不是一样吗?”父亲很认真地说:“桃木祈福,为了孩子,一棵桃树算啥哩。”邻居们听了之后,都赞同地点头。他们顺便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说:“小家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⑦每天,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母亲把他推到门口,凝视着那些美丽的小鸟儿在柳树的叶丛里飞来飞去,或捧着一本别人用过的旧课本,不厌其烦地翻读。

⑧在他13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为他购买了一辆铁制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轮椅。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他甚至可以摇着轮椅,到离家 200多米远的一个小土坡前,那是当时他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那个小土坡有五六米高,非常陡峭,即使是父亲也很难将他和轮椅一起推上那个土坡。

⑨有一次,他问父亲:“门口那条小路有多长呢?”父亲告诉他:“它伸向了很远的地方。”听了这话,他非常失望地说:“可是我只能守在那个土坡前。"父亲沉默了。

⑩农忙过后,父亲便带上工具,推着独轮车来到那个土坡上,开始动手挖土。过路的人不解地问:“你挖土干啥呢?"父亲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笑着告诉他们,他准备将屋后那一块洼地垫起来,然后种上果树。随着屋后那一块洼地在一天一天地变高,那个小土坡也在一点一点地变矮。

⑪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他说:“再过5天就是你的14岁生日了,你独我想提前送你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他猜了很多东西,结果都被父亲摇头否定了。

⑫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父亲在一旁鼓励他说;“你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过去。”他没费太多的力气,便穿过了那个路口。外面的风景,在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呼喊起来。继而,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眼泪夺眶而出……

⑬6年后,他的处女作《伸入灵魂的路》发表在当地日报的副刊上。不久,他收到了5元钱的稿费,这是他写作的第一笔收入。

⑭他用5元钱稿费,为父亲买了两瓶白酒。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⑮我们听他讲述完这段经历,一个个都感动不已。

随后,他异常动情地说:“就在翻过土坡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也会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不再为自己的残疾感到自卑。尽管我仍‘走’得很慢,可是我的灵魂中却有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会勇敢地‘走’下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在“他”成长过程中令我们都感动不已的三件事。
14.赏析选文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
15.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选文第8段中画线句子不能去掉的理解。
16.选文第⑫段结尾说“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父亲有什么样的心思?
17.选文第⑭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18.“路”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2022-05-19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让抱怨吞噬你的快乐

廖超国

①我们许多人经常抱怨,面对工作,抱怨压力太大;面对家庭,抱怨烦恼太多;面对社会,抱怨世风日下;面对变化,抱怨命运不公。总之,我们总能找到抱怨的事,而且还振振有词。偶然的抱怨属于情绪宣泄的一个出口,情有可原,尚可理解;但若不分时机、不讲场合地经常性抱怨就是问题了。那是一种不良的习惯、一种人生的负能量。一旦这种习惯养成,既伤害自己又影响别人,我们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②经常抱怨的人之所以抱怨,其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我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会积极对待生活,二是不会正确比较。

③不会积极地看待生活,主要是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爱抱怨的人没有学会正确看待事物,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对自己拥有的,不珍惜、不知足、不感恩。事物有自身的存在方式,其结果总是一定的,但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却是由我们的心态调整的。从古至今,一直不乏有能够积极看待生活的贤士名家;大文豪苏轼,他一生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他却没有抱怨,而是积极地面对生活。“东坡肉”“烤生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珍视和热爱;“苏堤”寄托了他浪漫的情怀;他诗、词、散文里的豪迈气概,更显示了他的旷达胸襟。               。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快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一切就会变得好起来。

④总爱用自己没有的去和人家有的比,拿自己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结果只会越比越气、越比越恼,最后比出嫉妒羡慕恨。弄得自己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总不开心。

⑤其实学会正确地比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是使生活变得快乐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⑥作家史铁生曾调侃自己的职业是生病,写作只是业余的。他写过一篇《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的文章。其中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你的抱怨是因为你不知道不好的后面还有更坏的结果。一旦你明白了,你就不会抱怨的,只会庆幸当下的最好。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谁也说不清楚。

⑦所以,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说:“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小不幸,学会正确地比较。

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忽略生活中的那些不尽如人意;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自责自己内心的狭隘,忏悔自己的过错;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原谅那些生活中与我们发生了不快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知足地活着不抱怨。总之,我们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对待生活,不去比较,不去抱怨,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⑨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可以抱怨生活;我们可以更加积极努力让生活更好,但唯独不能抱怨生活。因为,我们是幸运的,对于幸运的人来说,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摘自《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请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择一项,为选文第③段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填写在横线处。
A 辛弃疾   B 邓稼先   C钟南山
22.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情抱怨且振振有词,如果是偶尔为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时候的抱怨属于情绪宣泄的一个出口。
B.选文第②段至第⑦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其中第②段是总写抱怨的原因有两种,其余段落将这两种原因分别论述:第③段、第④段论述了抱怨是因为不会积极面对生活;第⑤段至第⑦段论述了抱怨是因为不会正确的比较。
C.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主要”不能删去,因为“主要”是最突出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意思。选文通篇论述了抱怨的很多方面的原因,这两个原因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所以不能删去,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的特点。
D.选文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周遭的事物怀有感恩的心,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远离抱怨。
2022-05-19更新 | 4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3. 按要求作文

中学三年,告别天真,脱去稚气,你们在家长的陪伴、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友善中,逐渐成长起来,走向沉稳,获得自信。温馨的家庭,明亮的教室,悠长的走廊,庄重的礼堂……,在你心灵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贮藏你最温暖的记忆


请以“心灵深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22-05-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4. 按要求作文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鼓励,这样不仅让自己有进取之心,更重要的是能产生不断超越与突破的动力。”自古以来,十之八九的成功者每一次奋发努力的背后,必有数倍的鼓励。


请根据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鼓励的力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22-05-19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字形
20.85一般词语  关联词语  成语和熟语
30.65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复句的类型  词类(词性)  衔接与排序
40.94文学常识综合
60.65王勃(650-675)  诗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7-100.65袁宏道(1568-1610)  山水游记类  陶弘景(456—536年)对比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1-120.65非连续性文本
13-180.65散文
19-220.65立论文
五、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240.4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