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贵州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2-08-19 1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有智慧的人,除了关注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远大的目标。智慧把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在长久不断的拔涉和攀缘中,你可能会伤痕累累,但是因为你具有的智慧,你能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的关系。你会相信并确定,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欢唱。

有智慧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害怕表明了人知道生活的规则,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越的界限,知道界限之外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而约束自我,这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______________,他们知道正确看待那些更伟大的发现和智慧,知道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不管或是给出居心叵测的嘲讽。

1.请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   不可(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改为“__ ”“__ ”改为“____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情不自禁B.宏大C.伤痕累累D.居心叵测
4.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使之前后连贯(       
A.有智慧者难道不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
B.有智慧的人谁不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
C.有智慧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
D.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的都是有智慧的人
2022-08-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A.我从不奢望“一鸣惊人”,①“一飞冲天”式的成功,我只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B.我从不幻想一步登天,而只把自己定义为攀岩者C.我常常提醒自己: ②不论做什么事,不与别人比速度,尽管我知道速度也很重要,但我只与别人比质量。革命先驱李大钊有一句名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③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④D.那些不愿意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而又一心想要成功,当引以为戒。

5.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6.文段画线句子A、B、C、D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022-08-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读图,根据要求答题。


(1)仔细观察上面这幅漫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一个晴朗的秋天下午,小明穿着球衣就要出门跟小伙伴们一块去家附近的体育馆打球,这时候奶奶拿着毛衣毛裤出来拦住小明,指着自己身上厚厚的棉衣说外面冷,非要小明换上。假如你是小明,你该怎么跟奶奶解释?
2022-08-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8.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心胸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的《无题》饱含了诗人仕途苦闷的心情,诗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有删改)

9.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
1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11.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2019-11-01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娄底一中附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化君

① 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

② 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所以才闹着去停车点接我。

③ 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但弟说: “你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

④ 一天,我刚要上床歇息,弟打来电话说母亲不见了。

⑤ 我赶到老家时,已近零点。村子里的人东跑西钻,夜空里漾满一束束昏黄的手电筒光,纷杂的脚步声、呼唤声、犬吠声,使我原本惶恐悲凄的心更加紧张和疼痛。

          。她坐在水泥地上,哭成了泪人儿,抽噎着说,闺女不要她了……

⑦那一刻,我发誓一定带母亲回城,哪怕以辞去工作为代价。

⑧母亲却出乎意料地乖。

⑨为了帮助母亲恢复记忆,一有空闲,我就陪她做游戏。

⑩我发明了一种叫“找名字”的游戏,母亲特别喜欢。将一些硬纸板,剪成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上一个字,就像小孩子认字用的卡片。我将卡片胡乱摊在桌上,然后让母亲从中挑选出组成我名字的那三个字。

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

⑫这样的游戏,不用我陪,母亲自己便可以玩儿,而且玩起来没个够,专心投入的样子,仿佛对我说:“忙你的去吧。”

⑬母亲住到我这里的一个多月里,从没耽搁过我的事儿,而且让我的生活变得异常生动、快乐、幸福。

⑭正当我沉浸于“母亲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美梦里时,母亲突然不见了。

       。她坐在一户人家的门前,那户人家的黑漆木门以及门的朝向和老家的一模一样。母亲想她的老屋了。

⑯第二天,恰好周末,我便陪母亲回老家了。走到家门口,母亲突然从衣袖里摸出一把钥匙,钥匙上拴着一根红色毛线绳。

⑰猛然想起,头天中午在抽屉里找东西时,不经意翻出这把我上学时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拿给母亲看时,她仿佛受了刺激似的,突然急躁起来,并说起胡话。我才要哄弄母亲时,手机响起,接完电话,母亲就不见了。算起来, 这把拴毛线绳的钥匙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母亲竟然还记得。这样想时,心里又不禁欣喜起来。

⑱打开门锁,母亲却在门前的石阶上坐了下来。她很不情愿地走进屋里,心神不宁地站了一会儿,就又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⑲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喊母亲返城。母亲却拗着不走,而且又说起胡话来。弟说,要不先让母亲在家住两天,看不住的时候,再让我来接她。

⑳一连三天,没有接到弟的电话。第四天,我忍不住拨了过去。弟喜滋滋地说,母亲安生得很,一天到晚在家门口坐着。第十一天,弟在电话里说, 母亲安生得很,放心吧。

㉑弟还给我说了一件事,一天,母亲把钥匙弄丟了,找到晌午也没找到,便饭也不吃,只一门心思地找钥匙。弟便找来一把废弃的钥匙,拴上一根红色毛线绳,给了母亲。母亲喜得跟花儿似的,拿了钥匙就嘟囔着往外走,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㉒问弟母亲嘟囔些什么,弟学着母亲的腔调说,闺女上学忘了带钥匙,她得在家等着,要不进不了家,闺女会冻感冒的。听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自从我把那把拴着红色毛线绳的钥匙拿给母亲,她嘴里叨叨的,自始至终都是这句话。

(有删改)

1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两段横线处,第⑥段应填(     ),第⑮段应填(     )
A.母亲是在十几里以外的乡下被找到的
B.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公路边寻着了母亲
13.揣摩下面句子,按要求赏析句子。
(1)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她很不情愿地走进屋里,心神不宁地站了一会儿,就又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品味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15.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2022-08-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中国现状】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的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②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公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媒体信息】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摘要

进入21世纪,汽车排放的废气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有关专家统计,在一些大中城市,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以上。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各国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它山之石】

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提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16.什么是汽车尾气污染?请用一句话概括。
17.阅读文章,具体分析“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的原因。
18.根据文章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实际,请你提两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
2022-08-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9.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3)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8-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强饮三大白而别 故虽愚,卒获有所闻
B.湖中人鸟声俱        𪩘多生怪柏
C.湖中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D.金陵人               非曲直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2.本文作者的“痴”表现他在“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在“_____ ”时分,划一条小船,“ _________”去看雪。(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回答)
2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B.本文是一篇游记,叙事是行文线索,“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D.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诚舟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念和感伤的情怀。
2022-08-1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4. 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官名),又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B.“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后被逼上梁山。
C.《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D.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2021-03-24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0 名著阅读-2021年《三步冲刺中考》(全国通用)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选择题 | 容易(0.94)
25.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     
A.武松醉打蒋门神B.李逵打死殷天锡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真题
26. 名著阅读

晁盖心中欢喜,对六人说:“我等造下这弥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己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他道:“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晁盖道:“观那王头领颜色怎地?”他道:“兄长不看他早间席上与兄长说话,倒有交情。次后因兄长说出杀了许多官兵捕盗巡检、放了何涛,又见所氏三雄如此豪杰,他便有些颜色变了,虽是口中答应,心里好生不然。他若是有心收留我们,只就早上使议定了座位,杜迁、宋万这两个自是粗卤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说事晓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早同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顾的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言,教他本自相火并。”晁道:“全仗先生妙策良谋,可以容身。”自夜七人安歇了。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他便对晁盖道:“此人来相探,中俺计了。”


选段中加点的他是谁?选段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2018-07-16更新 | 49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纪伯伦在其作品里讲了一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下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作午餐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大师笔下的“这只狐狸”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假象所迷惑;人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以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若需要,请用A、B、C、D等代替。
2022-08-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8. 题目:            ,是一种习惯
要求:①请将标题补充完整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若需要请用A、B、C、D等代替。
2022-08-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选择题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40.85一般词语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常见易错字  衔接与排序
5-6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二、综合性学习
70.65漫画类  劝说词
三、名句名篇默写
8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9-110.4杂文
12-150.65散文
16-180.65非连续性文本
五、诗歌鉴赏
190.65刘禹锡(772-842)  诗
六、文言文阅读
20-230.65张岱(1597-1679)  山水游记类课内阅读
七、选择题
240.94文学常识综合
250.94《水浒传》
八、名著阅读
260.4小说
九、作文
270.4材料作文
28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