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杂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8807223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知识点】 杂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多少英雄儿女身体力行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

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26岁时毅然放弃了内陆的安逸生活、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他与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当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32年。他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1.文章首段有什么作用?
2.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④段,请联系当代实际,谈谈你对“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这句话的理解。
2020-02-13更新 | 1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10月1日,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的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精准到毫厘的阅兵精度,令观者震撼。精度,是阅兵仪式的“名片”,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要求。大国工匠吹影镂尘的技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掌控、搭载着300万年只有1秒误差的铷原子钟的北斗卫星,无不彰显着中国精度。

②精度从何而来?

③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轨道动力学专家李济生一生都在寻找测算卫星定轨精度的最佳方法。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时,我国还没有测算轨道精度的方法。不知道定轨精度,就无法对卫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李济生心里萌生:一定要提高中国的定轨精密!从2公里到500米、300米、100米、1米,到最后的厘米级,在这个愿望的支撑下,中国定轨精度在一步步提升。终于,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定点于距地球3.6万公里的赤道上空。正是对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责任给了李济生不断攻克难关、追求精度的热情和动力。【甲】精度的追求,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

④精度是严苛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地面检查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进入轨道后出现一系列故障,酿成飞船坠毁宇航员惨死的悲剧。悔之晚矣!一丝一毫的疏忽都会成千古之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非凡的成就,一定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当年,邓稼先带领团队操作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只为原子弹指标的精确;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做好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乙】“把重复的事情精致做”。精度之要,是毫厘之间的苛求,更是对极致一丝不苟的追求。

⑤精度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奉献。蛟龙号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大国工匠——钳工顾秋亮功不可没。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的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被称作“顾两丝”(两丝即0.02毫米)的顾秋亮。在试验和装配过程中,顾秋亮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双休日加班是常事。为了蛟龙号,他3个月里瘦了13公斤,家人最需要时也无法陪伴在身边。不断的捏捻搓摸,顾秋亮的手掌光滑得连指纹打卡都成问题。但正是这全力以赴的付出,成就了蛟龙号的中国精度。

⑥今天,从阅兵到各行各业,精度已经成为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与写照。精度从何而来?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追梦人,让我们以中国精度为标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书写精彩华章。

1.根据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最恰当的是
A.精度是阅兵训练正规化、精准化的专业训练,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协同配合。
B.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来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精细品质的追求。
C.以崇高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依托,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去不懈追求,就会不断创造新的精度。
2.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从阅兵仪式上的精度引出干事创业的精度,并用大国工匠等例子强调中国精度的高标准,引出下文对精度的论述。
B.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
C.第④段先提出观点“精度源于严格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接着举前苏联宇宙飞船因忽略小数点失事的反面例子和名言论述了疏忽的危害,然后举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论述了严格要求与执着追求对精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总结。
3.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材料】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高凤林,是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0.08毫米,这是火箭燃料输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枪停留在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0.01秒。从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经过上万次最严格的训练,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

2020-02-03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典例:【2017届湖南岳阳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

1.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
2017-12-12更新 | 2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