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甘肃 九年级 中考真题 2015-07-14 4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真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天梯山石窟也大佛寺,位于甘肃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竣拔高入云宵。山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碧波荡漾于脚下,             ,构成了山水佛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⑴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⑵将文中的加点词语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若原词中有错字,请改正后再抄写。

⑶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使之与“碧波荡漾于脚下”形成对偶,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薄云在山间缠绕     B.山间缠绕着薄云     C.薄云缠绕在山间   D.只因薄云在山间。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4)
真题
2.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兰新高铁的开通,使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周道入砥一泻千里
D.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选择题 | 适中(0.64)
真题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英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林丹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魏楠,闯入男单16强。
B.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包括一大批甘肃省在内的8个省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得到认定和发现。
C.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山
D.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使少年因不当用耳机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2015-07-14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4. 以下是某同学读《西游记》时所做的笔记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小题。

【甲】石猴为学长生之道,漂洋过海,历尽千辛,寻访十余年才遇到菩提祖师,学到真本领。他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乙】菩提祖师教会了悟空七十二变和筋头云,他是位好老师;唐僧虽然没教给悟空什么本事,但他指引悟空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最后成了佛,他也是位好老师;如来佛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让悟空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他也是位好老师。我发现,身边的老师也各有特点,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


(1)读书爱思考就会有很多收获。从【甲】【乙】两个片段来看,该同学的收获是什么?       
(2)你在读我国的古典名著时,脑海中也定然闪过思想的火花,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真题
5. 用一句话概括下图的主要内容。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2015-07-14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真题
6. 默写
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⑷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论语》)
⑸“春”在古诗中很常见。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又如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杜牧的《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也是描绘春景的名句。
2016-11-18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砺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⑤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⑥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轶浩瀚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酒泉也因此得名。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⑦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⑧在这空旷里,还曾经经过红军西路军伤痕累累的队伍。雪山、草地乃至四川军阀的猛烈炮火,都未能挡住这支队伍的犀利锋芒。然而,一道河西走廊,却导演了一出悲剧。红四方面军的战旗就在惨白的月光下被子弹撕成了碎片。也许,正是这毁灭前的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长留在幸存者的脑海中,使他们久久地反思着这页沉重得难以翻开的历史。

⑨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⑩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粗砺,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摘自《散文》)

7.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8.根据提示赏析词句。
(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灿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赏析加点词)
9.有人认为,选文第③段和第①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10.说说你对“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这句话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山东省平邑县兴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1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13.“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1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2019-01-3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武威卷)语文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自比管仲/采贤俊岩穴。
B.先主器/君吴、楚士。
C.智术浅短/有何异才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得无诸君是其苗裔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1)三往,乃见。 (     )
(2)先主遂亮。(      )
(3)欲大义于天下。(     )
(4)昔武王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________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人才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______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_____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22. (2015·甘肃武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为什么而“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4)
真题
23. 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引发国人对河西走廊的关注,学校开展以“关注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搜集材料
【材料1】至【材料6】是组内同学搜集的,请你从本试卷中再挖掘一则与河西走廊有关材料作为【材料7】
【材料1】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材料2】河西走廊境内的三大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
【材料3】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其价值非凡,魅力永恒。
【材料4】长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段,近年来被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材料5】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沙漠包围。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94.5%,其生态问题之严峻,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河西走廊西头,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敦煌逼近。
【材料6】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西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以“天下第一雄关”著称于世。
【材料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整理材料
前6则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与__________有关,另一类与生态环境有关。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材料序号)。
(3)活动三   分析材料
分析以上两类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两个结论?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观海,有的想去爬山;有的想去北京,有的想去火星;有的想去探索未来,有的想去拥抱世界……


请以“我想去            ”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题目或正文如果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5.不许抄袭套写。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5,6,23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对偶  注音  汉字临摹
二、选择题
20.64成语和熟语
30.64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著阅读
40.65名著导读  开放性作答
四、语言表达
5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图文转换
五、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7-100.4散文
11-150.64议论文
七、文言文阅读
16-210.4人物传记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220.65诗  词句赏析  内容理解
九、综合性学习
230.64语言表达的要求
十、作文
24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