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湖北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01-22 9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类视频的魅力

①知识类视频广泛存在、便捷易得,正在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一种新的广泛存在、便捷易得的网络学习空间随之形成,激发并释放着社会巨大的学习需求。在一些网络平台,泛知识类内容播放量占比达45%;某短视频平台的数据显示,通过短视频学习某种技能,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使用方式,知识类视频正持续走红。

②与此前《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电视节目引发的学习热潮不同,“知识类视频热”并非单一节目、同主题内容掀起的潮流。相较而言,它是互联网上众多长短各异、主题繁多的知识技能类视频自然形成的聚合效应。这种聚合效应背后,是数以万计创作者对网民多样化知识需求的积极回应。

③知识类视频其实并非新鲜事物。视频公开课和知识类脱口秀由来已久,也有过一些知名节目,但都未能像今天这样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④如今,用户生产内容类平台兴起,为知识类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技术和用户等方面支持。这类平台大大释放了知识类视频的生产力,也拓展了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知识”并不只属于学术机构、专家学者。每个人接受的专业训练、经历的实践探索,乃至积累的日常生活经验,都是个人知识储备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生活妙招、实用技巧、学科干货、前沿科普、热点解析……过去,细碎日常、枯燥专业或冷门艰深的知识内容,往往难以进入视频公开课或知识类脱口秀的视野,而多以图文形式呈现于问答社区、论坛帖子、教材论文之中,而今这些内容则是知识类视频青睐的对象。

⑤借助算法技术高效推荐,短视频平台上主题庞杂、包罗万象的知识类视频“杂而不乱”,并得到精准传播,促成开放有序的网上知识市场。这一市场的良好运行又对供给侧、需求侧形成正向鼓励,从而让知识类视频领域更加充满活力。许多创作者也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凭借实力成长为“正能量知识网红”,为互联网世界注入知识的力量。

⑥制作知识类视频的门槛并不高,但出新出彩有一定难度。一般来说,足够的知识储备、直观的视频形态,辅以“抽丝剥茧式”的叙事方式,无需非常专业的制作手法,知识类视频就可以实现有效传播。不过,作为高用户黏性、高使用频率的大众化、日常化传播媒介,短视频并非专为知识类内容而设,许多用户是在“漫游式”浏览时,与知识类视频不期而遇。因此,除了对标网民有知识需求这个“常量”,创作者往往会努力创造“增量”,以此增强知识类视频的吸引力。现阶段,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提升趣味性,比如加入“表情包”元素;或者升级短视频的服务性和便捷性,比如在播放进度条上以“小标题”形式,标注每一段落的关键词,方便用户直接浏览最感兴趣的部分。这些努力和创新,从客观上进一步激发网民对知识的兴趣、扩大知识的传播。

⑦当前,一些网络视频存在内容同质化、盗版侵权、追求噱头等现象,部分知识类视频也存在这些问题。若谋求长期发展,知识类视频当积极改善,不断提升质量,推出更多精品。

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类视频搭建起便捷的网络学习空间,在这里人人得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应用不断发展,借力知识类视频的蓬勃势头,网络流量将更有营养,网络精神家园正能量将更加充盈,普惠化、个性化的知识传播也将助力更多人创造美好生活。

(文/鲍楠,有删改)

1.下列对“知识类视频”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泛存在以及便捷易得。B.通过短视频学某种技能。
C.长短各异以及主题繁多。D.具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
2.下列对“知识类视频热”产生的前提条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民多样化的知识需求,以及为数众多的创作者对这些多样化知识需求的积极回应。
B.为知识类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提供技术和用户等方面支持的用户生产内容类平台兴起。
C.细碎日常、枯燥专业或冷门艰深的丰富的知识内容,成了知识类视频所关注的对象。
D.借助算法技术高效推荐使各类知识类视频精准传播,促成开放有序的网上知识市场。
3.结合文章,说说如何制作优质的知识类视频?
2023-01-16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两个虞侯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

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朋,众人起来,都要趁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厚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4.众人怨恨杨志的原因是什么?
5.选文内容体现出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3-01-16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自在之人

①我常常怀疑自在之人是否真实存在。去到街上,看每一张路过的面孔,有疲惫,有焦虑,有紧张,有愤怒,有忧伤、有麻木,但很少看见上面有平静的神情。感觉他们不是正在找某个人,就是被某个人找,总之不能一个人待在街上。他们要的东西不会在面前,一定为在某个别处,需要步履不停地赶去。

②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自具圆满,应该可以从外相上看出来。那种神情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仿佛问题到了他那里就化解了,情绪到了他那里就止歇了。看上去就像是一道大坝,但是仔细看又空空如也,毫无依凭的样子。

③多数人不是这个样子。多数人都能做正确的事情,也能得体地应付生活,但是他们。心却难于安住。我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不常加班,但是领导下班之后不让你走,非要拉了一群人坐在他身边,大家喝茶聊天。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也没有什么认真的交代,就是不让走。就是要坐在一起打发时间。

④我一度以为那是某种国企特色,后来发现走到哪里都如此,都有这样的人存在。于是终于明白,这世上有那么多人无法独处,内心无法获得自在。非要和一群人待在一起,仿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从他们身上汲取某种活力或者精气,以此驱散自己身上的不安。独立地那么存在着,他们做不到,他们的存在需要依附于外人。自在无法升起,需要拘束他人,让他们不自在,于是才能感觉自己有点自在。

⑤从这个角度去看,许多人成年已久却依然没有摆脱童蒙状态。一个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他躺在小床正中,身边环绕着父母双亲长久陪伴。如果没有这种陪伴,他就很难独自睡去,会坐起身来,不断呼喊父母前来。身边总得有个依仗,这个依仗过去是父母,现在可能是财富,是名位,又或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什么外物。如果这一切都没有,他就不能自存。必须找个什么东西紧紧抓住,攀援共上。

⑥独自待着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具体的情形就是小时候去野地里玩,周围没有什么人。只有泥巴、青草和树木。你得折一根树枝,削成一根棍子,然后拿着那根该死的棍子在野地里瞎晃。你可以用这根棍子去斩草,也可以用这根棍子去戳泥地,还可以把这根棍子扔出去再找回来。没有人会管你,因为身边只有那片沉默的野地。小时候说“心玩野了”,意思不是说和小伙伴玩到忘记归家,而是暗示这个人习惯了在野地里那么待着,喜欢上了这种无需攀援,也不被攀援的状态。那时候,一个人可以在野地里一呆就是半天一天,知道那里有什么东西,但是又说不上来,感觉可能是那种嗡嗡作响的空气流动声。

⑦一个人能独自待着,就不会限制他人,这是个很明显的逻辑。在野地里,你没法安排一棵树一丛草,你连只蚂蚱都安排不了。但是在家里,你是个孩子,你要父亲,你要母亲,你要糖果,你要玩具,你要看你的频道,你可以安排一切,安排到你满意为止,行星那样圈圈围绕着太阳转。当然会从中生出强制来。我一定要求你应该如何,这样我才觉得心安。或者换个说法,我这是为你好,你好了我才觉得心安。那么,是不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孩子长大了还是孩子,孩子生孩子,孩子带孩子,孩子管孩子,管到孩子永远是孩子。

⑧于是生活中极少见到自在之人。约他去喝酒,那么他就高高兴兴和一群人待在一起。没有人约酒,他也高高兴兴一个人待着,并不觉得空么孤独无聊。他不规定他人必须喝什么,怎么喝,他也不在意自己喝不喝,喝什么。他不要求世界和他人一定要怎样,因为他自己的存在不需要什么条件。来来去去的人和事,和当初野地里的草木枯荣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永远攥着他那根该死的棍子,独自站在野地里。

⑨那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是自在之人,为数不多的成人,醒来的人,脱离束缚的人,洞悉了真实的人。这样的人究竟是否存在,我不确定。但我希望是有的,或者最好是有。

6.作者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在之人是否真实存在”?请结合①②段概括作答。
7.读③~⑤段,概括多数人的心“难于安住”的原因。
8.如何理解第⑦段中“孩子管孩子,管到孩子永远是孩子”在文中的具体语意?
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人们有哪些期盼。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泛海

【明】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注释】①王守仁:王阳明。当时诗人遭受奸臣迫害,他乘坐商船逃往福建,却在海上遇到大风暴,船只几乎倾覆。诗人就在这风暴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飞锡:锡杖。相传智者大师到了天台山,在两山之间,将锡杖一丢,乘锡杖飞过。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原”表明诗人原本就没有把人世间的艰难挫折放在心中。
B.第二句中,诗人通过描绘飘过太空的浮云,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C.“夜静海涛三万里”中,“静”的不是夜,不是海涛,而是诗人的内心。
D.全诗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洒脱的心态和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
2023-01-2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微少学于文渊,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乔新年十一时,侍父京邸。修撰周旋过之,乔新方读《通鉴续编》。旋问曰:书法何如《纲目》?对曰:吕文焕降元不书叛,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曹彬、包拯之卒不书其官,而纪羲、轩多采怪妄,似未有当也。旋大惊异。比长,博综群籍,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皆手较雠,著述甚富。与人寡合,气节友彭韶,学问友邱濬而已。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


[注释]①(何)文渊:何乔新的父亲。②榇(chèn):棺材。③雠(chóu):校对文字。④行勘;进行审问、调查。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寿吾师耳   寿:祝寿B.乔新独   固:坚决
C.气节彭韶   友:朋友D.长,博综群籍   比:等到
1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A.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B.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C.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D.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1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乔新为人清廉,别人送他资财他都拒收,实在不行,上交国库。
B.何乔新十一岁时,读《通鉴续编》便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是聪颖。
C.何乔新始终保持节操,只因有接受亲戚馈赠的嫌疑而被勒令辞官。
D.所有大臣都认为何乔新没有过错,劝谏皇上,但皇上不为所动。
1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
2023-01-20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①(     )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       的华美掩饰罢了。

【甲】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②(     )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乙】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       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的身后之名流芳百世。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比如努力被否定,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丙】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③(     )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在某种意义上,面对委屈的      ,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④(     )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丁】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      彼岸的殿堂。

15.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无错误的一项是(     
A.涟(qí)   设若B.沉(miǎn)   逃辟
C.(tān)塌   炫彩D.(jìn)度   增删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逃避     皇皇     态度     筑就B.躲避     煌煌     态度     筑就
C.逃避     皇皇     姿态     铸就D.躲避     煌煌     姿态     铸就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
B.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
C.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
D.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的身后之名流芳百世。
18.文中加序号处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19.将“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句插入原文,最合适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3-01-16更新 | 3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9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发现了定比定律,成为这场大辩论的最后胜利者。普鲁斯特并不因此而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敬意,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的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确实如此,强大的对手往往可以激发更好的自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3-01-16更新 | 30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选择题
1
文言文阅读
1
基础知识综合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事理说明文
6-90.85立论文
二、名著阅读
4-50.85施耐庵(不详)  名著导读
三、选择题
100.65
四、文言文阅读
11-140.4其他古代作家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五、基础知识综合
15-19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标点符号  衔接与排序
六、作文
20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