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温州新希望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2-03 39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冬天的旷野是

我所亲切的——

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

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

荒芜的池沼的边岸,

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è     

——像一头耕完了土地

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

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不平而又默(     )么?

——艾青《旷野》节选

春天,我看见温煦的南风,

把离合时的效款散布子芒果花香;

一阵guō     )噪的夜风搅扰得飒飒的秀木丧

失心境的宁静。

万物的滋育者,你养育我们在短暂时光的小笼里。

里面,限制着一切的游戏,湮灭着一切的功业。

它将隐逝在所有遗迹化为谜团的夜里。

呵,冷峻的地球,

被你彻底忘却之前,

此刻,让我匍匐在你冷淡的足下,

     )首施礼

——泰戈尔《地球颂》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困è_____(2)_____(A.zhēn B.jiān)   (3)guō ____(4)_____(A.jī   B.qǐ)
2.这两首诗歌都出现了与“土地”有关的意象,在艾青的诗中为“旷野”,在泰戈尔的笔下是“地球”,相似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3.讨论这两首诗歌朗读设计时,同学们提了一些上台朗诵的建议,下列不合理的一项是(     
A.朗读《旷野》时,精神要饱满,姿态大方,服装整洁,衣着得体,要与诗歌内容相协调。比如可穿中山装,这样比较符合当时抗战的时代背景。
B.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建议用热情昂扬的语调朗诵《地球颂》。
C.要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反映诗歌内涵。如《地球颂》中当读到“稽首施礼”时,可以用作揖的拱手礼表达虔诚之意。
D.配乐要能表达诗歌的情感,比如《旷野》可以选用低沉凝重的乐曲。
2023-01-2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希望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歇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

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乙】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未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

……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4.下列关于以上名著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选段选自《三国演义》,讲的是“蒋干盗书”的故事,乙选段选自《水浒传》,讲的是“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B.甲、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语言描写,都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C.甲文段中蒋干看到写有“蔡瑁张允谨封”字样的书信时“大惊”的原因,是没有想到蔡瑁、张允二人会“暗通东吴”。
D.乙文段中的卖酒汉子之所以一再说“不卖了”,使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
5.曹操和杨志都不是平庸之辈,为什么最后都中了对方的计策?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
6.制作人物卡片时,小语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理解产生了新的困惑。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一个困惑,帮他解答。
困惑一:杨志和林冲出身都不错,但最终都落草。作者这样设定人物,有何用意?
困惑二:有人说,林冲相貌如张飞,性格像刘备。真的是这样吗?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打米糖

三石

①费海平对老槐说:“老哥,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海平:“满大街都有卖的,谁还自己打啊?”“我更喜欢手工打的,真正甜而不腻、脆而不硬,比机器生产的口感好多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呵呵,行!”老槐的脸笑成一堆褶子。

②乡下的年来得早,过了腊八,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杀猪、打大米果、做扣肉滑肉,打米糖也是一项。老槐以前就是打米糖的,在十里八村很有些名气。只是后来手艺歇了,毕竟超市里什么都有卖,本地也有好几家工厂做米糖,想吃的话随时都能买。对那些包装得花花绿绿的米糖,老槐的评价总是鼻子里的一声“哼”。

③答应了费海平,老槐便开始准备。打米糖用的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下就可以使用。再去邻居家要点糯米,弄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

④老槐先将糯米淘洗,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拉糖。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得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糖变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和白糖,从一个口上抽丝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⑤老槐打米糖是在室外空地上,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都啧啧稀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我这不卖,是给朋友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卖给我吧,朋友那你再打呗。”

⑥老槐心想也是,离过年还早,便算了算成本,说了个价钱。小赚几十,心里挺畅快。至于对费海平的承诺,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⑦接着又是蒸米熬糖打糖,虽然费些体力,但老槐身子骨没问题。说来也怪,一连十几天,每天打两锅,最后都卖了。老槐家地处河埠老街,常有城里人来玩,见老槐打米糖觉得新鲜,顺带就买上几斤,甚至还有人上门定货。白花花的银子,老槐要不挣也是情不由衷。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又采购了几次。倒是费海平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老槐多少有些不安。费海平帮扶老槐两年多,人挺好的。

⑧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准备了最后两锅。蒸糯米时,费海平来了,笑嘻嘻地说:“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老槐嘿嘿一笑:“这两锅就是给你打的。”

⑨两人正说着,一辆小车开到一边,下来两人,其中一个说:“这,就是在这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请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脑袋摇得像拔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我朋友,人家早定了。”“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的,就卖给我吧。”老槐仍摇头。

⑩费海平说:“人家大老远来不容易,你就先给他吧。”“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

⑪费海平附在老槐耳边说:“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都吃不得。”说完,费海平拍拍老槐的肩膀,大笑而去。老槐摸了摸后脑勺,一脸呆愣。

(选自《小说选刊》)


【小说·情节】
7.本文明暗线交织,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字数不超过12字)。
   槐(明线):(1)________→准备和制作米糖→(2)________→为费海平留米糖
费海平(暗线):找老槐打两锅米糖→暗中帮助老槐销售米糖→(3)________
【小说·细节】
8.赏析小说第④段的画线句。
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
【小说·结尾】
9.本文运用了“欧亭利式结尾”,使故事意味无穷。请你结合全文和“知识链接”,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知识链接: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结尾一般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


10.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2023-02-03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希望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1. 在学习九上古诗文时,同学们发现不少诗文与作者遭遇贬谪有关,于是开展以“古代文人的贬谪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他们完善这份古诗文整理单。
情感诗句出处
(1)_____刘长卿,迁谪长沙,来到贾谊故居。(2)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长沙过贾谊宅》
李白,遭权臣谗毁排挤,被逐出长安。(3)___,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坚守节操韩愈,上书劝谏被贬,但仍匡正祛邪,义无反顾。(4)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洒脱达观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达观。(5) 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感悟:中国古代文人遭贬谪后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由于个性、遭遇及生活时代的不同,作品中流露的情怀也不尽相同。而我最欣赏的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6)_____。那样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2023-02-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希望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易(0.85)

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弹劾,免职归家,闲居镜湖。②“青门种瓜”说的是秦朝东陵侯召平不愿做官,接受萧何的挽留,住在京城东门外青门靠种瓜为生。后指隐居不当官。③铲:桨。④呕哑:形容声音嘈杂。⑤鲊: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12.上阕通过_____________两处动态之景,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画。
13.下阕末句中的“笑”字内涵丰富,请借助诗歌意象和典故,结合诗词的内容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随园记

【清】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翁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国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喧嗷,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央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突。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注:①胚胎: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②织造: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③堂皇:广大的堂厦。④茨:用茅草和芦苇盖屋。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方法策略释义
景隆然上浮课内迁移法: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1)
君子不必查找字典法:①做官;②审察;③同“事”,事业。(2)
同其音,其义参考成语法:移风易俗(3)
自北门桥西行二里词性活用法: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4)

15.根据断句的方法,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锦囊:抓住句式,明结构。
牛刀小试: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16.“随”字不仅是文章的高频字,亦是叩开袁枚心门的钥匙。根据要求,补全小文的摘录思考。
摘录:随其高,为置江楼……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
思考:五个“随”字连用,足见袁枚在修葺随园时(1)__
摘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思考:此处的“随”与之前五个“随”又有区别,此处“随”字的含义是(2)___,可见袁枚(3)__的处世观念。“随园”不只是袁枚晚年寓居之地,更是他的(4)____
17.小语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醉翁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这引来了同桌的反对。结合文章内容,帮小语拟一条回复。
同桌:既然是拓展阅读,就应该与《醉翁亭记》在相似之余有所区别。这两篇文章表达的都是作者随遇而安、享受山水园林的乐趣,情感完全相同,没有补充阅读必要。
2023-02-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希望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有人说:只有把生活整理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才能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整理是一种思考,整理是一种调整,整理是一次创意的激发。整理学习的知识,使之清晰有序;整理生活中的点滴,找到生活的乐趣;整理心绪,寻到最初的使命。整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在整理我们的心,让我们的世界——内、外同步。


世间万物皆可整理,你喜欢整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验?
请你以“整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真实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诗歌鉴赏
2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诗歌鉴赏
1-30.85艾青(1910-1996)  泰戈尔  中国诗歌  外国诗歌
12-130.85陆游(1125-1207)  词
二、名著阅读
4-60.8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三、现代文阅读
7-100.4小说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4-170.4袁枚(1716-1798)  山水游记类课外阅读
六、作文
180.8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