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 九年级 期中 2016-01-05 4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默写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2016-1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4)
2. 下面这段话是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体育颂》的开头一段。请读一读,然后完成下面(1)-(4)题。
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
你像容光换发的使者,向暮年人微笑致意。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第一句中,加点词“欢娱”的读音为            
第二句中,加点词“猝然”的意思为            
第三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
仿照第三句的句式,把第四句补写完整。
你像               ,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2016-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托着苍鹰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 的词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B.《故乡》—小说     《藤野先生》—散文     《风筝》—散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星期五 —《鲁宾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选择题 | 较易(0.85)
7. 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8. 《水浒》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除课文外)你熟悉的故事。
(2)请写出《水浒》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的特征。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4)
9.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                                ,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阳光的真谛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

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澈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激情,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拐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

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

10.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
11.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2.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 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赏析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
14.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感悟?
2016-11-18更新 | 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六)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7.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18.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19.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
(3)深入不________ (4)庶竭驽钝________
21.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苟全性命乱世奉命危难之间
B.先帝不臣卑鄙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C.恐托付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22.2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24.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
2016-1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少年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请以“____________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等。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016-11-1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选择题
5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诗  词句子默写
二、诗歌鉴赏
20.64
三、选择题
30.85一般词语
40.94标点符号
50.65苏轼(1037-1101)  词
60.65文学常识综合  作家作品
70.85《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四、名著阅读
8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五、语言表达
90.64压缩语段
六、现代文阅读
10-140.4记叙文
15-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杂文
七、文言文阅读
20-250.4
八、作文
26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