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海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4-15 2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你欣赏并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幅书法作品挥洒自如,创作较为自由,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B.这幅书法作品横画长,竖画短,字形宽扁,对后世楷书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C.这幅书法作品体势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体态端庄而妍美。
D.这幅书法作品保存了原字的大概,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2)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2023-04-1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零落的雪花还没盖上地皮,皑皑的北方还是jiān     )默在冬季。那相互追逐嬉闹的身影,那银铃般开朗的笑声,在飘雪的假期里① A.深藏不露   B.销声匿迹)。

我已记不清,多少个春夏秋冬就这伴着我,走了一季又一季。一间教室,一个自己,一群孩子,洋溢在课堂的言语,② A.周而复始   B.翻来覆去)就像外边舞雪的踪     ),一路飘来洒下匆匆的洗礼。

独守云卷云舒的从容,淡看花开花落的清雅,_______________。停一停在尘世间的奔走,歇歇身心,远离尘烟,寻回本真,心随意行,不为纠结所困。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踪(     )       ②jiān(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____     ____
(3)对文中加点的“洋溢”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水由于充溢而流动的状态。
B.指对眼前的事物感到心满意足。
C.指事物的广泛传播。
D.指情绪、气氛等渗透着、弥漫着、充满着,充分流露。
(4)依据划波浪线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
2023-04-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3. 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3)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4)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4.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变得更美丽,更环保,澄江中学学生会将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校学生会开展“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得到以下材料。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
特别关注2833%
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
不太关注67%
不关注810%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校学生会拟写的倡议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倡议书


全体师生:

地球气候变暖已日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频繁发生由气候引起的灾害已经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师生们发出“关爱地球、还我绿色”的倡议,倡导大家成立低碳理念                           

2023年3月15日

澄江中学学生会


①倡议书在格式上有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③这则倡议书内容不完整,请补充。
2023-04-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首联中的“______”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3-04-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恐龙无处不有(节选)

①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 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⑥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⑦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7.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选文第②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10.“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023-04-09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书名)第一卷《 呐喊 》,作者是________(人名),文段中的“我”是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2023-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2.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1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14.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16.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2019-05-19更新 | 1424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链接材料】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18.“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19.结合文段的内容,指出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链接材料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2023-04-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2)请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与你的某位亲友分享你的阅读故事或感悟。
(3)请以“我走进了          ”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走进了某个文学作品的情境中所发生的奇妙故事。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2023-04-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汉字临摹  书法字体识别、鉴赏
20.65字音  字形  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二、名句名篇默写
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40.65图文转换  倡议书
四、诗歌鉴赏
5-60.65王勃(650-675)  诗
五、现代文阅读
7-100.65事理说明文
12-160.65散文
17-200.65事理说明文
六、名著阅读
110.65文学常识综合  鲁迅(1881-1936)
七、作文
210.65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情境作文(联想与想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