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山东省平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二模 2023-05-30 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古诗词中有大自然的声音。“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是苏轼对生活的从容淡定:“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是______(作者)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古诗词中有器乐演奏的声音。“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中的笛声,是黯然牵肠的幽远;“_______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号角声渲染出战场的肃杀之气;“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虫鸣展现出沧桑变化。

古诗词中有作者的心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悼念、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倾诉国破家亡的愁闷和痛楚。

2023-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平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师弟悟净寻至我山,被这妖假捏巧言,说有真僧取经之故。悟净脱身至南海,备说详细。观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净再至我山。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宫,又曾打见唐僧,打见冥府,俱莫能辨认。故此大胆轻造,千乞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辩,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②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孟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孟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孟搁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③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被,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新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表明悟空在取经路上虽然征途艰险但依然对师父忠心耿耿保护师父
B.“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可以看出六耳猕猴执迷不悟,自负狂妄,嚣张狡猾的特点。
C.“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表明悟空对待妖魔鬼怪总是除恶务尽,从不心慈手软
D.“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唐僧疾恶如仇,对徒弟从来都不讲情面的特点
3.上文中是孙悟空经历的一次“离去与归来”,归来后收获了成长。请根据孙悟空另外两次“离去与归来”的提示,选择其一概述其相关情节,然后写出感悟。
①离去:心猿归正                    归来:六贼无踪
②离去:圣僧恨逐美猴王             归来:猪八戒义激猴王
4.名著当中有一些“真假难辨”的情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请你根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填空。
出处《西游记》《水浒传》
人物真美猴王:孙悟空假美猴王:六耳猕猴真黑旋风:李逵假黑旋风:李鬼
情节梗概冒充唐僧师徒取经,与孙悟空打斗,后被佛祖收服。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心得阅读心得一:假的真不了,邪不压正!
阅读心得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行之路,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孙悟空的心灵获得了成长,取经之路走得更坚定了,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某个具体情节,说说人物是如何获得心灵成长的。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简·爱(《简·爱》)
2023-05-3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平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薄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西凉:官名,代指晋朝书生将军谢艾,本为书生,善用兵。
6.乙诗的首联写出了围猎场面的______,颔联的“弄”“掠”写出了骄马的俊逸和苍鹰的______颈联则写出了罢猎归来诗人______的心情,两首诗词都体现了苏轼______的诗词风格。
7.乙诗中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
8.甲词的下篇与乙诗的尾联,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
2023-05-2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平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文本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文本二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春秋繁露·仁义法》)


注释:①治:研究。②该句大意:“仁”说的是如何对待他人。③该句大意:命名不同就是为了区别仁和义。④裕:这里是宽待的意思,⑤设:这里指要求。⑥该句大意:混淆了二者的关系,违背了这一道理。⑦法:标准。
9.下列对两则文本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很多单音节词可译为双音节词,如文本一中的“苟“可译为“奇且”,“丧”可译为“丧失”,
B.“所”字后跟动词,如“所思”“所想”,据此推测“死亦我所恶”中的“恶”应为动词,意为“厌恶”。
C.“斯是陋室”的“是”为判断动词,通过迁移可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与之同义。
D.成语中保留着一些词的古义,关联“鲜为人知”,结合语境可推知“鲜不乱矣”的“鲜”意为“很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A.相与步中庭B.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C.义之我者,不可不察也D.管夷吾举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12.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是亦不可以已乎?(揣摩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作者将“仁”与“义”相对举出,有什么表达效果?)
13.古人在论证观点时常从反面着笔,如《诚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就从反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文本一和文本二也有类似的写法,请结合两个文本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简要分析。
2023-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平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