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中 2023-06-30 3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笔走龙蛇的汉字,你是否认识?浩如烟海的典      ),你读过多少?诸子百家,经千磨砺,仍字字珠玑,熠熠生辉;唐诗宋词,任寒来 shǔ     )往,犹气韵生动,声声入耳。中华文化,育心灵成长,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zǎi   B.zài   C.zǎi     D.zài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典 jí(     )       寒来 shǔ(     )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D.目前,达州市有近260万亩以富硒茶、柑橘、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20多个规模化养殖基地。
2022-06-30更新 | 62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语文真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为人不读书,则会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②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③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但这毕竟是少数。
④而读书之人之所以面目清朗谈吐不俗,那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
⑤所以,于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A.②①④③⑤B.②④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D.④②①⑤③
2023-06-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4. 古诗文默写。
《木兰诗》中用木兰不织布却叹息设置悬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形象地表现出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互文和对偶,极写战争时间长久、激烈、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30更新 | 5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没了主意。对于钱,他向来是不肯放松一个的。可是,在军队里这些日子,忽然听到老者这番诚恳而带有感情的话,他不好意思再争论了。况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万块更可靠,虽然一条命只换来三十五块钱的确是少一些!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儿呢!


“三条大活骆驼”和“三十五块大洋”是怎样来的?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6. 某班开展主题为“心系祖国”,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参照示例,以“祖国”二字开头,再设计两种活动式。
示例:祖国英雄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课代表准备了一副歌颂祖国的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看东方睡狮苏醒
下联:_____中华_____________
(3)你到同学小明家借“二十大”学习材料,恰巧他不在家,请你拟写一张留言条,告诉他明天下午放学后你再来借。
2023-06-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⑫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老山界》节选)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波涛在澎湃”连用比喻描写声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8.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以“巨人”喻“山峰”,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
B.第一段写出火把的“之”字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
C.第⑪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听觉角度突出夜之寒 ,从视觉角度写山之高。
D.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
E.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表明红军战士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9.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很有层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2023-06-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姥姥的守望

①记忆中的姥姥总是迈着小脚,一步一颤地在院子里、厨房里忙碌着。抑或坐在屋后河边的柳树下乘凉,洁白的带襟褂子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几根散落下来的银发随风舞动,安详地眺望着河那边那片绿油油的麦田。

②姥姥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母亲和大姨。据说姥姥和姥爷很能吃苦,他们拼命地干活,置地买房,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姥爷早早地过世,剩下姥姥带着母亲和大姨艰难度日。再后来,姥姥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③小时候,我在村小上学。每天傍晚放学后还没有进院子就开始大喊:“姥姥!姥姥!”姥姥便从院子里或屋里“哦”一声,我的心便安静下来。还没等我把书包放下,姥姥就变戏法似的从枕头下、口袋里变出一个放得已经发软的糖果。我扔掉书包,含着带有姥姥体温的糖果出去找伙伴们玩,感觉世界都是美好的!

④父母很忙,无暇照顾我们姊妹六个的日常生活。于是,姥姥不仅挑起所有的家务活,还承担起照料我们姊妹六人的责任。

⑤每个冬天的夜晚,外面,呼呼刮着冷风;屋里,一盏微弱的油灯下,姥姥坐在蒲垫上纺织棉线,这成了最温暖的回忆:姥姥陶醉似的微闭着双眼,右手缓缓地摇动纺线机轮子,左手攥着一团棉花,胳膊缓缓扬起,一条雪白的丝线便越拉越长,当长到姥姥胳膊不能再扬的时候,她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吱”的一下,这一条丝线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线轴上。如此重复,一圈又一圈,眨眼工夫线轴上就有了鼓鼓的、像银梭子一样的白色线团。姥姥有节奏地摇动轮子发出的温暖的声音,成了我儿时的催眠曲。

⑥纺好线便进入织布的环节。织完了布,我们就知道又会有新棉衣了。姥姥亲手缝的棉衣,好看、贴身、舒服。老大不能穿了,经过姥姥的改造,穿在老二、老三的身上,依然那么合身、温暖。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收起来,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大小均匀的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用缝纫机连起来,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这样的被子外观好看,盖在身上像软软的云,舒服到叫人不愿早早醒来。

⑦姥姥年轻时家境优越。母亲经常说,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家里但凡做好吃的,邻居家就不要做自家孩子的饭了,姥姥管够孩子吃的。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所以,我们姊妹六人从小便为人谦逊,自信而不自傲,是左邻右舍中公认的懂事娃。

⑧八十六岁那年,姥姥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把她安葬在她时常眺望的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地里。

⑨时光流转,日月轮回。如今,姥姥已在那里静静地躺了好多年。而我们姊妹几个,也都长大成人,早已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到处都有姥姥身影的孤独的老房子,投身于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大厦里为生活打拼去了。

⑩我想:她老人家定会常常隔河眺望那久久没有住人的家,为我们守护那片永远属于我们心灵归宿的家园!

10.本文围绕姥姥写了五件事,请根据原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姥姥给“我”糖果②_________③姥姥用碎布缝床单、被面④___________⑤姥姥教育我们姊妹如何做人。
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12.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3.本文标题“姥姥的守望”含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