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广东 九年级 三模 2023-06-30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杜牧《赤壁》)
(3)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蕴深长,我们在李白《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借故乡之水来表达思乡的深情;在李清照《渔家傲》“______________”中感受作者在天帝面前倾诉晚年孤苦无依,空有一身才华的痛苦;还在孟子身上领略到“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的大丈夫精神内核。
(4)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23-06-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一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     )地走到铁道边。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023-06-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曾经买不起冰鞋的范可新,面对训练中的各种困难,殚精竭虑,一朝夺冠,梦圆冬奥。
B.驻港中资企业与香港市民同呼吸共命运,通过不同渠道前仆后继地协助香港抗击疫情。
C.“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与会者夸夸其谈,认为世界越来越需要读懂中国。
D.面对困难不退缩,反而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寻找解决办法的人,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顶珠峰,需要做好后期保障、制定科考计划、应对紧急情况。(将“制定科考计划”和“做好后期保障”互换位置)
B.因为需要在珠峰完成假设气象站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约15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将“约”或“左右”删去)
C.几十年积淀,国家科技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进步,支撑了科考装备的升级。(“支撑”改为“支持”)
D.登山队员在海拔80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就要看能否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在“登山队员”后面加上“能否”)
2023-06-3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5. 按要求完成题目。
党的二十大圆满结束后,某校文学社开展“‘典’出新时代”阅读红色经典系列活动,作为文学社的一份子,你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1)活动一:赏云章
   
上图书法作品是毛主席写的一首诗词,请你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2)活动二:忆历史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看着这幅书法作品,你不禁想起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请你写出诗词作品中提到的两个相关的主要事件。
(3)任务三:论英雄
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你心目中,《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个人物最符合“大丈夫”的标准呢?请结合作品内容阐明理由。
2023-06-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委而
民不以封疆之界
③亲戚
7.翻译句子。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怵:(chù触)这里用为恐惧害怕之意,怵惕:恐惧警惕之意。②要:通“徼”。这里用为探求、求取之意。
8.解释下列各句的加点词语。
①非所以内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也。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10.乙文段中孟子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什么道德标准?请结合甲文联系实际谈谈施行“仁政”有什么好处?
2023-06-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③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①宇宙是天地万物的存在空间,《天问》开篇即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在那遥远往古之时,是何人开天辟地创造宇宙?故屈原接着发问,天地未开,昼夜未分,大气弥漫,无形无象,谁人能揭示其中真相?开天开地辟之后,明暗交替形成昼夜,屈原又问,白天黑夜交替变化,其中根源何在?屈原继续向宇宙奥秘逼近,天上日月安放何处?月亮为何会有阴晴圆缺? 通过用递进提问的方式,屈原在《天问》中构建起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对天体演化、星辰运行,提出了那个时代人类认知水平下最有可能接近真相的问题。

②《天问》对宇宙天地的提问思考,总结了华夏先民早期的科学精神,其对神话传说尤其是鲧禹治水的发问质疑,则提供了上古神话真相的另一种解释视角。尧帝时期,大雨频繁,洪水淹没丘陵平原,包围高山,浩浩滔天,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鲧禹父子接力治水,但历史地位迥异。鲧因治水失败被处死,位列“四罪”之一,钉在耻辱柱上;禹治水成功,接受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屈原在《天问》中对鲧的遭遇发出了不平质问,寄寓了深切同情,如果鲧不胜任治水事务,为何众人一致推荐他?他忠于所托,舜为何对他处以极刑?禹作为鲧的儿子,为何在治水方法上与其父大为不同?从屈原的质疑出发,通过《山海经》《尚书》《史记》等史料的相互印证,鲧的形象和功绩逐渐清晰。

③《天问》虽对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无一不问,但由于屈原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天问》所提问题以历史为主,占据了全诗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而重点是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追问。从夏启开国、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到天降玄鸟、商族崛起、成汤灭夏,再到武王伐纣、昭王南巡、穆王西游,屈原历览三代明君贤相,对商汤伊尹、周文姜尚等人的君臣相遇大书特书,寄托了辅佐国君重振楚国的政治理想。从《天问》长诗问天,到“天问一号”巡天,华夏民族对星空的热望、对未知的求索历经千年而其命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仰天长问,终将在“天问”计划的星辰大海征程中找到答案。

(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①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②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1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围绕“历史”提问占据了全诗的篇幅,重点是对夏商周三代历史的追问。
B.降落火星后的“祝融号”会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同时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12.请为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
13.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开展以“火星探索”为主题的小组探究活动,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
设想
互动问题:“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命名来源于屈原所作长诗《天问》。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追问了哪三个层面的问题?1______
讨论主题:结合屈原的《天问》,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2______
2023-06-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茶的清香

厉彦林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迎一缕山风,煮一壶热茶,仔细品一口,是多么惬意。

②我的故乡山东沂蒙山区,乡亲们有早晨喝茶的习惯,尤其上了年纪的人,这是必须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水融合着亲情友情,待客敬茶成为沂蒙山区城乡人家的礼仪风尚。

③原来乡下生活条件差,我记得早年间,乡亲们喝大碗茶,后来兴起搪瓷茶缸,有的直接放到火炉上烧。麦收时节,有的用做饭的铁锅煮茶水,盛进木筲或铁桶担到地头上。后来条件好了,喝茶也讲究起来,好多人家用上当年比较时尚的“快壶”烧水泡茶。

④快壶,是沂蒙山区农村的一种烧水工具,如今基本见不到了。它全身都是铝皮做的。底部三条腿,壶的主体是圆柱形,中间竖着上细下粗的圆锥形内胆,也是烟筒。外层铝皮与烟筒之间能盛一两瓢水,盖上铝皮盖,既卫生又保温。壶的一边是壶嘴,另一边是壶把。可用木柴、树根、树枝或庄稼秸秆作燃料,点上火从上而下放进烟筒,一会就能听到水的响声和沸腾声。水烧开后,先倒掉壶嘴里不开的那截水,再倒入暖瓶,然后冲进放好茶叶的茶壶,闷上几分钟,就能倒出茶香扑鼻的茶水。

⑤记得有一年“五一”假期,我和妻儿回到沂蒙山区的老家厉家泉村。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大公鸡的啼鸣声、呱嗒呱嗒的风箱声和快壶里木柴燃烧的噼里啪啦声,就把我吵醒了。我赶忙起床,只见爷爷正坐在木墩子上,用斧头劈一根老槐木往快壶里填,要烧水泡茶喝。父亲刚担回两桶清冽的泉水,在洗刷茶壶和茶碗。母亲则在忙着做早饭。

⑥“这是咱村炒的新茶,咱尝尝吧。”父亲递给我一包用粗糙的牛皮纸包着的茶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我按长辈示范的规矩,开始往茶壶里放茶叶、倒开水。待茶叶在茶壶里闷了几分钟,把最先倒出的半碗茶水重新倒回茶壶里,轻轻晃了晃,然后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先“点一下”,再边抬高茶壶边倒茶水,漫过半茶碗就好。那茶水黄绿明亮,清香诱人,我双手把第一碗端给正在得意地看我倒茶的爷爷。爷爷捋了捋胡须,高兴地喝了一口,烫得一激灵。我被吓了一跳,爷爷仍然直夸:“好茶,好喝。”然后我依次给全家人每人倒了一碗茶。习惯“粗茶淡饭”的人家,小院里立刻茶香萦绕,欢声笑语。这一壶热茶,把这个山村的早晨泡得暖意融融。

⑦我们村东、北、西三面有山,尤其东侧的南北山云雾缭绕,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长茶。这些年,人们生活品位提高,喝茶越来越讲究。种茶、卖茶叶成为我们村父老乡亲的重要营生。村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迈出家门就能看到翠绿养眼的茶树丛。清明时节,光滑油泽的茶芽在春风春雨中摇曳。茶芽尖上,晶莹的水珠,闪动一丝微亮的光芒。

⑧无论回到故乡还是身在外地,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闲读写作,我养成每天都喝一杯地道家乡茶的习惯。每天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煮一壶故乡的茶。沸腾的茶水如云雾翻滚,那味道满室飘散,清甜醇香。茶水入口的瞬间,顿感与故乡血脉相通、根脉相连,身心一时澄澈清明起来。

故乡,让我念念不忘的,何止是这一壶热茶呀!

(选自《人民日报》2022525

14.围绕着“家乡的茶”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赏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
沸腾的茶水如云雾翻滚,那味道满室飘散,清甜醇香。茶水入口的瞬间,顿感与故乡血脉相通、根脉相连,身心一时澄澈清明起来。
(2)谈谈对划线句内容的理解。
16.标题是“家乡茶的清香”,但是第④段却写了泡茶的工具“快壶”,分析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17.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6-3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8. 按要求写作。

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家余华曾经说过:“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请你以“我看到了不一样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填空题
1
选择题
2
综合性学习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填空题
20.85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选择题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综合性学习
50.65埃德加·斯诺  汉字临摹  《红星照耀中国》
五、文言文阅读
6-100.65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1-130.65非连续性文本
14-170.4散文
七、作文
18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