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辽宁 九年级 三模 2023-07-13 2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盘(huán)     (jí)       行(wō)        伤痕累(lěi)
B.驾(yù)        涉(bá)        育(pǔ)        高谈论(kuò)
C.达(liàn)     难(jié)       济(zhōu)     目不忍(dǔ)
D.喷(bó)        (chōng)   (zhuì)     浮光影(lüè)
2023-07-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1)毕淑敏说,你要学会提醒幸福,那么每天清晨,在____________的阳光中,感受生活点滴的美好,在每一个黄昏到来前,收集温暖,心存感恩地过好每一天。

(2)努力的人,寒暑无间,躬拜于各位有学问的人,风餐露宿,____________于各种学术研究,转益多师,汗水和血水齐流,不断成长。

(3)在大中小学____________、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4)各地风味____________可以反映一个族群的历史沿革、民风民俗,____________可以反映人的生活态度、情感记忆和家风传承,进而被赋予更加意味隽永的时代印记和文化情怀。

A.触手可及     潜心     循序渐进     不仅……还
B.触手可及     潜心     因地制宜     不仅……还
C.唾手可得     专心     循序渐进     虽然……但是
D.唾手可得     专心     因地制宜     虽然……但是
2023-07-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选出选文中有语病的一项(     

(A)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B)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介绍了问天实验舱,演示了毛细效应、水球变、会调头的扳手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D)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AB.BC.CD.D
2023-07-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北冥有鱼》就出自其中。
B.李商隐,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我们学过他的《雁门太守行》。
C.《渔家傲(天接云涛接晓雾)》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D.“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数是游记,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
2023-07-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选出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着一“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蜀州。
B.颈联以严整的对仗,写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C.尾联点题,诗人劝慰朋友莫要面临歧路泣下沾巾,要趁青春年少之时奋发有为。
D.全诗意境开阔,给人以悲戚之感,唱出了一曲凄婉悲凉的别离之歌。
2023-07-1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6. 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三方面的内容。
B.《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梦想破灭。这反映出当时的黑暗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C.《水浒传》中的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神行太保”突出了杨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的特点。
D.“耶胡”是《格列佛游记》中出现的一种人形动物,它们总觉得从远处抢来的食物比家里供给的食物可口。“耶胡”的种种表现正如人类的贪婪和自私。
2023-07-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7. 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
(1)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
(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8. 在读七年级的妹妹指着一部名著抱怨说:“老师让我们读这么厚的一本书。学习这么忙,多浪费时间啊,读读导读就行了呗。”作为哥哥(或姐姐〉的你,请结合学习经验,劝说她。(50字左右)
2023-07-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9.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5)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9)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始终薪火赓续,生生不息:杜甫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祈愿,这种苦己利人、至死不悔的品格与胸襟光耀千古:范仲淹借“古仁人”抒写感慨,他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_______________ ”。无论身在何处,忧国优民之心都未尝废替;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射天狼”,不以被贬自弃,内心一直燃烧着戍边报国、建功立业之志……时至今日,这种情怀仍是我们精神的灯塔。
2023-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无饮食。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他为丁灵王。②羝:公羊。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醉翁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所恶有于死者                       王之蔽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C.单于                                      强饮三大而别(《湖心亭看雪》)
D.单于欲降之                            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百般胁诱,武终不屈。
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13.[甲]文表达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14.[乙]文可以作为[甲]文的论据,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023-07-1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桂鑫

①那天,看着手中那件桂鑫寄来的棉大衣,这位号称铁汉的将军落下了眼泪,往事如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闪过……

②张初欣认识桂鑫在40多年前,那时张初欣是炊事班的一名炊事员。桂鑫不是军人,负责给部队烧锅炉,听说是部队为了照顾他,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吃饭问题。锅炉房和炊事班一墙之隔,张初欣和桂鑫经常见面,但一开始并不熟悉。一天晚上,点完名后,张初欣突然想起明天早饭有人员变化,可能准备的菜有些不够,于是就准备去菜窖取菜。在炊事班的门口,张初欣见一个黑影一晃而过,向锅炉房跑去。张初欣警觉地迅速跟了过去,到了锅炉房发现桂鑫正从兜里掏出馒头向一个布袋子里装。张初欣立刻明白了,训斥了桂鑫一顿,本想让他把馒头放回炊事班,可一看,馒头上排列的煤灰染成的手指印,也只好作罢。

③从此,张初欣常常领略到桂鑫的厉害 。今天拿个馒头,明天拿个鸡蛋……隔三岔五就要到炊事班顺点东西走。张初欣多次找到连长反映问题,连长总是嘿嘿一笑,永远都是先问拿了什么,然后自己掏钱给补上。时间久了,张初欣反而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张初欣不理解,连长为什么对桂鑫这样纵容。

④日子过得很快,几年后张初欣当了连长。老连长临走前,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桂鑫爹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一支部队来到了荒凉的西北高原,开始国防尖端工程的建设。部队进驻后,由于要建设大型项目,必须整村搬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对村民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很多村民的祖坟面临迁移,思想工作不好做。桂鑫爹是村长,为了支持部队工作,他在祖坟前磕了三个头,在自己的老屋前抓了一捧土,没给部队提任何要求,成为第一个完成迁移的人。原本6个月的迁移期,3个月就全部完成了。部队的同志都很佩服也很感激老村长,不少部队领导和老村长成了莫逆之交。老村长去世后,留下了唯一的儿子桂鑫。照顾好桂鑫是部队领导共同的心愿。

咱不能让乡亲们寒心,更不能辜负老村长对部队的恩情,那是咱的传统,咱的……多少年后,老连长的话在张初欣的脑海里依旧清晰如初。在不断的交往中,张初欣越发不明白,桂鑫没有妻子和孩子,自己可以在单位吃饭,他为什么还要拿馒头和菜?如果是为了钱,锅炉房的暖气片、煤可比那点菜值钱。可桂鑫从未在上面动心思。

⑥一天,张初欣看到桂鑫口袋里鼓鼓囊囊的往外走,知道他又夹带了东西,就悄悄跟着他回了村。桂鑫进村后就快步走进一个有些破败的小院,几个脸上已说不清是什么颜色的小孩子,迅速将桂鑫围了起来,狼吞虎咽地将桂鑫带的馒头一扫而光。张初欣一下子全明白了,鼻子一酸,悄悄离开了小院。从那以后,炊事班会在笼屉上留下几个馒头和一份菜。这是张初欣和连里几个老党员一同发起的,大家一起出钱,让炊事班每天为桂鑫留一份能带走的热饭。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桂鑫那件从不离身的军大衣突然不见了。看着他冻得有些发抖的身体,张初欣知道,桂鑫一准是把自己的大衣给了孩子。于是他就将爱人给自己买的一件棉大衣给了桂鑫。结果爱人不理解,两个人因此还吵了一架。

⑧后来,张初欣由于工作原因调往很多地方,但无论到哪里,他总是时不时给桂鑫寄点钱和东西。记不清是哪一年,寄给桂鑫的钱开始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还时不时有野生蘑菇、粉条等特产寄来。张初欣把电话打过去,才知道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吃不上饭的日子一去不返,很多人还住进了小楼、有了汽车。

⑨老将军不顾身体不适,不顾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劝阻,一定要回村里看一眼。在村头下车后,张初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的土路不在了,高大的木质牌楼上金灿灿的大字格外耀眼。整洁的柏油路两侧,一栋栋小楼交相呼应甚是壮观,不少小楼的旁边还停着汽车

(10)现任的村长叫赵新民,是福利院长大的孩子。见到张初欣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叔叔,我也是从小吃着桂鑫叔从部队拿来的馒头长大的。张初欣笑得格外开心。这些年国家精准扶贫,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桂鑫叔带头搞大棚种植,成了致富带头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时候咱们穷,对部队亏欠的太多,你们都是部队粮食养大的,不能干对不起部队的事。村长的介绍让不少人动容。

(11)桂鑫叔去世前,非常想见你一面,可怕耽误你的工作,一直不让我们和你联系。他一直对那件让你和嫂子吵架的棉大衣耿耿于怀,一定让我们寄给你一件,说是留个念想。无声的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将军刚毅的面庞上悄悄流过。桂鑫叔把自己的大棚和几十万积蓄都捐给了福利院。正如他说的,咱过去穷怕了,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咱们过上了好日子,得知道报恩。村长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泪,一边断断续续说着。

(12)看到乡亲们红火的日子和幸福的脸庞,老将军感受到一名共产党人的自豪。

15.文章先后叙写了桂鑫所做的(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三件善事,既突出地表现了桂鑫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优越性。
1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7.结合语境,品析⑥段加点词语。

从那以后,炊事班会在笼屉上留下几个馒头和一份菜。

18.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桂鑫的性格。
19.选文多次写到“棉大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开头采用倒叙,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②段加点词“训斥”,生动地写出了张初欣发现桂鑫偷拿馒头时的愤怒,刻画了他斤斤计较的性格特点。
C.第⑨段画线句为景物描写,表明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D.第(1)段中两次写 “泪”:将军因怀念桂鑫而流泪,村长是因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激而流泪。
2023-07-13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PM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简写,PM后边的2.5,是用来表示颗粒物大小的数值,一般用微米表示,1微米等于000000分之一米,数值越大表示颗粒物越大,只不过这个数值是指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表述粒子运动的一种假想粒度。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能进入肺部)。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材料二:

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颗粒、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等。PM2.5在空气悬浮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机和金属等化学成分、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

PM2.5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沉积在肺部,同时这些颗粒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他们在肺泡上沉积下来,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


材料三: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大气方面,2015年至2019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增长48.7%,二氧化硫下降率达68.1%,PM2.5和PM10下降率分别达到40.2%和33%;2020年截至7月底,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46天,二氧化硫和PM10同比下降182%和3.7%。


材料四:。

面对空气霾污染,普通人群应该如何开展个人防护?对于一般人群,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加强霾污染的健康防护。

要关注气象环境部门的空气质量预报,了解当天及今后几天的污染状况,参考预报情况安排出行。

轻度霾天气时,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中度霾天气时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户外锻炼;外出时可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重度霾天气时要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须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外出回来要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及裸露的皮肤,减少灰尘及病菌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不要在室内吸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家中尽量减少油烟产生,避免增加室内PM25的浓度,做饭时要提前开机和延迟关闭油烟排风,尽量减少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霾天气室外PM2.5浓度高时,要减少开门开窗,合理通风换气,可在室外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择机开窗通风。出现重度霾污染天气时应尽量待在室内,在关闭门窗的同时,有条件的家庭同时开启空气净化器。

通过正常渠道了解科学防护信息,注意科学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心态,放松心情。

2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一般”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的说明内容。
23.[材料三]除了列数字之外,还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读[材料一]图表可知,2015-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PM2.5重污染天数及大于300微克/立方米小时数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B.PM2.5的吸附作用在人的肺部会成为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导致污染物的沉积。
C.[材料二]和[材料四]在说明时,均采用了逻辑顺序。
D.关注气象环境部门的空气质量预报,了解污染状况,有助于我们科学安排出行计划,降低雾霾对自身的影响。
25.你的好友小冬所在的城市雾霾严重,请你结合材料四给他提三条建议,提醒他在雾霾天气时做个人防护。
2023-07-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砺以致刃

①子思(孔子的嫡孙)曾说: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意思是: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努力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诚然,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本领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砺以致刃离不开学习这个磨刀石。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提高本领。明初文学家宋濂年少时家境贫寒,可他求知若渴,家中少书,就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十数年如一日,焚膏继晷、苦学不怠。正是凭着这样的学习劲头,宋濂成长为一代大学问家。正如东汉思想家王衡所言: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要想了解事物,就要开始学习,学习了就能明白了,而不学不问是不会认识事物的。只要勤学好问,就算客观条件不好,也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③在学习中磨砺自我,除了勤奋刻苦,还要善于登高,从贤者身上汲取营养。孔子一生谦虚好学,他曾访官于郯子,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不断择其善者而从之,来充实自己的学识;诸葛亮早年躬耕于南阳时,仰慕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便苦心研习管仲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谋略,并活学活用,后亦成一代名相;林则徐少年读书时即特别敬慕民族英雄于谦,以他的功业自勉……可见,善于学习的人都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阔视野,以求博见,进而达到益才

砺以致刃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只有投身实践,经受生活磨砺,才能对事物加深认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陆游为实现抗金报国的理想,在48岁时自愿调往当时宋金对峙的最前线。他随军深入金占区,勘察敌情,看到的是壶浆马首泣遗民,南宋百姓提着酒浆向他哭诉所受的苦难。正是这种实践经历,让陆游对家国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将其诉诸笔端,写出了忆昨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等不朽诗句。

⑤读好实践这本书,在实践中勤加磨砺,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水利工程总设计师余元君,25年职业生涯,一半时间在洞庭洞里,苦练基本功摸清洞庭湖每根毛细血管。他带头钻入漆黑的、几十米长的涵洞里踏勘,出来时污水浸满靴子,腿部红斑显现,全身臭味难闻……一回回掌握一手资料,终打理出洞庭精准治理大业。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始终坚持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经常深入一线为百姓解难题、为地方谋发展,总结出了群众工作法

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才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知行结合,在学中千、在干中学,经受大事、难事、急事、险事的磨砺,才能长见识、增才干。广大党员干部当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学习,实调研,学以致用,主动投身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重大斗争的第一线、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多经风雨、多见世面,在真刀真枪的砥砺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2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7.选文第①段引用子思的名言,有何妙处?
2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9.请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0.请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经历,说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好处。
2023-07-13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31. 题目一: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将永在我们的生命中闪……


请以“一起走过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2023-07-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作文 | 较难(0.4)
32. 题目二:

春花艳,秋月明,浑河秀,山峰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2023-07-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填空题
1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9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常见易错字
20.65关联词语  成语和熟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85文学常识综合
50.94王勃(650-675)  诗歌鉴赏
60.94文学常识综合
二、填空题
70.8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三、语言表达
80.85劝说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
9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0-140.65人物传记类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200.15小说
21-250.4非连续性文本
26-300.4议论文
七、作文
310.4全命题作文
32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