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吉林 七年级 期末 2023-09-02 2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澎湃,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南湖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从这里dàn shēng①,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已经成立即将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了永远年轻的生命力、朝气péng bó②的生机活力。红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根脉。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甲】______(A.百折不挠   B.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爱党爱国,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甲处选择合适的短语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B.无论是谁,只要他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C.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
D.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
2023-09-02更新 | 87次组卷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 ”。
(4)古诗文中经常运用叠词来强调特殊的感情。“____________”(《木兰诗》)以黄河流水声来村托木兰对爹娘的思念:“念天地之悠悠,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运用叠词来表现天地广阔、历史悠远。
2023-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
(2)每夏日
(3)清涟而不妖
(4)正浓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少时,雨过天晴            少时,一狼径去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有卖油翁释担
C.荷花雨所洗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D.水陆草木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赞美了荷花,但评价不同。[甲]文作者赞美莲花是“_____[乙]文作者赞美荷花是“_____”。(用原文填空)
2023-09-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

①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反映了般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②先说一下象形字。

③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戈字(见如图),上部横道,代表着戈头,竖道是戈松()即戈把,是木头做的。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_______厘米至1米左右。甲骨文的戈应源于这种安上木柲的铜戈。殷墟墓葬出土的铜戈,大多数都只剩下钢戈头,没有木把了。

④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牛字(见如图),是简化了的牛头正面形,是牛头线条化的一个表现。殷墟54号墓出土的铜牛尊,为水牛的形象,体态肥硕,四肢粗短,尾部下垂,目字形眼,眼珠外突,两只大角呈圆弧形向后伸展,双耳上竖。牛尊身躯布满了纹饰,非常漂亮,可谓国宝级文物。

⑤这是“万”(萬)字(见如图)。甲骨文萬字像蝎子形,后来借为数字的万字。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一件残骨笄(),俗称骨簪子,骨笄顶部的形状,与甲骨文的万字轮廓基本相似,均突出了蝎子头前的一对拱钳。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⑥下面我再介绍一些会意字。

⑦这是“为”(為)字(见如图)。甲骨文的为字,像人手牵着大象,表示有作为的意思。西北冈王陵区发现两个埋象的坑,一座埋一匹象和一个人。另一座只埋放一匹象,是亚洲象的幼象。象的前肢上面还有一只小猪的骨骼。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象脖子旁有一个铜铃铛,表明了这是被人驯服的象。殷商时期,中原地区包括安阳一带,气候比现在暖和,也有象活动。为字的形体及《吕氏春秋》提到“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了。

⑧这是“夫”字(见如图)。像人的正面图形,头上有一个簪,也就是笄。这个字也是会意字,古代的男子成人后要束发加冠的,笄是束发的用具。

⑨殷墟出土了数以千计或上万件骨笄和少量玉笄。一般来说,贵族用玉石做的笄,普通平民、奴隶用骨笄。殷代的男子用笄,一般为一人一根。后冈发掘了一个圆形祭祀坑,里面有三个人牲,头顶插一根骨笄。我参加发掘的郭家庄M160墓,发现有三个男性殉人,头顶上也只有一根骨笄,说明当时的男子,是一人只用一根骨笄或者玉笄的。

⑩由此可见,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一书,有删改)

11.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什么?依据全文,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
12.品析并写出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左右。
13.依据选文,概括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
14.依据选文第⑦段回答,“为”字反映了股商时期怎样的自然状况和史实?
2020-08-04更新 | 419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破冰迎春归

乔忠延

①立春时节,黄河湾。

②风在刮,冰在响。随着冰面的破裂,粗犷的吼声喷薄而出:春天醒来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声越来越高:

④春天门开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这画面雄壮豪迈,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滚烫了脸膛也滚烫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袄,扎进破冰的人群中干他个满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河水暖草先绿。紧靠黄河的长旺村,乡亲们早早就看到了鲜嫩的绿草。别看这春色不多彩,不纷纭,没有花开时的五颜六色,仅仅只是一色翠绿,却让人爱得像是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刻也放不下。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的爱心,尽管长旺村的春色来得比别处早,可乡亲们总嫌迟,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将漫长冬天里被严寒覆盖的生机解放出来。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冻土如铁的大地松软了。不待百花竞艳,就可以赶着黄牛犁地播种了。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粮食,是棉花,是囤里粮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欢乐的笑颜。无数个冬夜里的美梦,早就与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这哪是做梦,分明是农家在早早谋划春天、构思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筹措,早动手,把一冬天积蓄在血脉里、骨骼中的劲头释放出来,才会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这是祖祖辈辈的信条。那不仅是书页里记载的文字,更是黄河湾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动场景。

⑨破冰迎春归!

⑩抡起钢钎破冰,挥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盖的冰打破,戳开一个大窟窿。看吧,冰下奔腾着滚滚激流,翻卷着腾腾热浪。那激流,那热浪,恰似春潮扑面而来。

⑪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开的冰块,跑上岸去,边跑边喊:河冰破开了——

⑫有人紧跟着效仿,不过他那举止更威猛,甩掉棉袄,光着膀子,背起冰块,跑往村里,边跑边喊:春天来到了一

⑬光着脊梁的人们,背冰迅跑,竞相结队,呐喊声形成黄河岸边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荡了村庄,惊动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着光脊背冰的汉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们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踏。几位年迈的长者,激动地竖着拇指连声夸道:背冰!亮膘!

⑭背冰!亮膘!

⑮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传,春潮岁岁涌,相沿成习,早已成为这里极具魅力的迎春风俗。

⑯这风俗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在申报项目的这一年,那口口相传多少代的话语需要凝结在纸面。"背冰”好写,“亮膘”则有不同见解。有人写"亮膘",有人写“亮彪”。不同写法的人,后来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壮肢体!亮彪,亮出彪悍胆魄!辟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岁月更迭,日新月异。如今,这背冰更具时代风采。你看,他们来了——

⑱一个个光脊梁的黄河汉,黄愤巾,绿短裤,背着红绸带拴牢的雪白冰块,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当数背冰阵前的领头旗,莫说那旗有多长、有多宽,单说旗杆,那是一根撑顶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达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哪个扛得起这稀世罕见的旗帜?只见阵前旗一摆,霹雳轰鸣,震耳欲聋,声浪直冲云霄。哈呀,背冰汉手中的锣鼓敲响了,这排山倒海之势,飞扬出石破天惊的豪气!四破冰迎春归,人勤春来早,黄河湾早早翻滚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汹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选文围绕“迎春”风俗着重描绘了哪两个画面?
16.按要求品析表达效果。
(1)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从词语运用角度品析)
(2)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品析)
17.小博同学认为,在朗读时间受限时,可以删除第段。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从内容或结构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18.深入理解文章,会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联系全文,谈谈第段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19.请简单介绍一下你家乡的特色文化。
2023-09-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0. 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被称为“圆形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既有机智神勇的一面,又有急躁草率的一面。请你从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对人物的多面性进行简要评析。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下列《海底两万里》中人物与情节描述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尼摩            印度洋肉搏鲨鱼
B.尼德·兰       将最后一点氧气让给教授
C.康赛尔       劝导暴躁的尼德·兰
D.阿龙纳斯   与船长在海底森林狩猎
2023-03-23更新 | 49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22.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中所对应的人物。
   
2023-09-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活动一:巧拼对联
23.下面是南宋诗人陆游为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请你结合【供选文字】,将整副对联完整写在横线上。
上联:万卷古今消              下联:送流年
【供选文字】昏晓       永日       韶光       一窗
【注释】①古今:暗指书中内容之广博。②永日:时日、时光。③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④韶光:时光。
上联:______
下联:______
24.下面是小丽整理的几副对联。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它们都颇具趣味。请根据提示,完成任务。(提示:A处必填,B、C两处任选一处填写)
【对联一】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这是一副拆字联,上下联各有三个分句,上联将“冻”拆为“东二点”,将“洒”拆为“西三点”。请参照以上拆字方式,将下联第一个分句完整写下来:A___
【对联二】

无山得似巫山耸

何叶能如荷叶圆


【分析】这是一副音韵联,“无”“巫”同音,“何”“荷”同音,该对联意思是:没有一座山比得上巫山高;____
【对联三】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表达了____的意思。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作文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6.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清明节:祭祀祖先、郊野踏青、放风筝、画彩安……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缠五彩线、赛龙舟……

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秋炮、拜年、发微信红包……

……

时代在发展,有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文化自信也愈加坚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填空题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30.65词义辨析  病句辨析与修改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40.65标点符号
210.65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三、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6-100.65议论说理类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1-140.65事理说明文
15-190.4散文
六、名著阅读
200.65名著导读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七、填空题
220.94老舍(1899-1966)  《骆驼祥子》
八、综合性学习
23-240.4对联
九、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26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