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期中 2023-09-07 4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小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á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引háng(        )高歌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A.粽叶飘香B.光辉历程C.绿水青山D.面向未来
3.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B.谁家玉笛暗飞声
C.箫鼓追随春社近D.五十弦翻塞外声
4.以上文段节选自长篇纪实作品___________ (又名(西行漫记》),选文中“他们”___________(至少一种)的美好品质尤为突出。
2023-09-07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辽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_________        (2)至于夏水_________
(3)沿阻绝 _________       (4)大溪口       发: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8.下列对甲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9.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甲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襆(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2023-09-07更新 | 4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①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 “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②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③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④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⑤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⑥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⑦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10.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11.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12.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2023-09-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桑葚黑,桑葚白

①他特意休了年假,回老家帮父亲收麦子。

②刚跨进院,就有一群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飞走了。有一只很淘气,拉下一泡屎,正落在他的肩头。他随手一扒拉,雪白的衬衫上留下了一片黑紫。扭脸一看院子里的桑葚树,他明白了:喜鹊吃了桑葚,才会拉黑紫的屎。他指着那棵桑葚树,嗔怒地说:“爸,您怎么在家里种桑葚树啊?”

③听儿子这么说,父亲的笑容凝固在脸上,困惑地问道:“种桑葚树怎么啦?”他说道。“爸,您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家里种桑树是不吉利的,因为‘桑’和‘丧’谐音。您看,我刚一进门,就被喜鹊拉了屎,多背呀!明天咱就把树给刨了。”

④“不能刨!”父亲大声说道。见父亲一反常态地如此坚决,他问道:“为啥?”父亲扭过头说:“我爱吃桑葚。”

他沉默了,讪讪地看着父亲搬过一架梯子,又回屋了一个小盆,着梯子,很快就了小半盆桑葚。下了梯子,父亲又把梯子搬到树的另一侧,直到摘了满满一盆,才给他,说:“你尝尝,看看甜不甜。”他捏了一个放进嘴里,一股甜香迸发出来,在口腔里弥漫着。他不觉点头道:“甜,真是甜呀。”父亲得意地笑了一下,说道:“那是!要想让桑葚甜,那就得多上心。浇水、施肥、剪枝、捉虫,都是有讲究的。头年天冷,怕给冻坏了,我还给它穿了‘棉裤’呢。”

⑥“你尝尝下面的,更甜。”他拨开上面的,这才发现,下面的桑葚竟是白色的。他捏了一个放进嘴里,果然更甜了。他连连点着头说:“真甜。爸,这一棵树上怎么长两种桑葚啊?”父亲得意地说:“我嫁接的。爱吃黑的就吃黑的,爱吃白的就吃白的。”看到父亲满脸的自豪,他的心里有了些“甜蜜”。

⑦小麦熟透了,就要开镰收割。天不亮,父亲就喊他起床。几天干下来,他累得筋疲力尽,骨头架子都快散了。父亲毕竟岁数大了,再加上劳累,想去做饭,择完菜却站不起来了。他再次劝说让父亲别再耕种,父亲还是像以前那样摇摇头。

⑧这时,院门被推开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饺子跑进来,笑着说道:“爷爷,我妈包的饺子,头一锅,让我给你们送过来。”他心头一暖,忽然看到,那孩子嘴边一大块紫,连手上都是紫的,那是吃桑葚留下的印记。父亲接过盆,说:“谢谢你爸妈。”那孩子应了一声,欢快地跑了。

⑨“爸,乡亲们对您不错呀。”父亲说:“敢情!要不是我跟乡亲们吹牛说你会做饭,他们早就给我送饭菜来了。”他脸上一阵发烫。

⑩又忙了两天,地里的活儿都清了,爷俩喝得半酣,倒头就睡。也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他被一阵孩子们的说笑声惊醒了。他透过窗子看去,见院里有十多个孩子,正在摘桑葚。父亲就坐在窗口,看着他们,脸上含着笑意。他忽然明白了,父亲种桑葚树,就是为了这些孩子。桑葚树不吉利,人家都不种,只有父亲种,还让孩子们来吃,孩子们一放学就都跑过来了。父亲为了让他们能进来,连门都没锁呢。

⑪父亲来到院里,说:“把梯子放稳当了再上树,千万别摔着啊!”那群孩子都甜甜地叫着“爷爷”“爷爷”,父亲迭声地应着,脸上全是幸福。

⑫也突然心疼起来,只顾给儿子报班补课,却从未想着把儿子的假期留一天给父亲。这么算下来,父亲得有两年没见过他的宝贝孙子了。父亲晕车,进不了城,只能以这种方式寻求一丝安慰呀。他拿出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发给儿子,告诉儿子:“爷爷想你了……”

13.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故事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我嫌种桑葚树不吉利,要刨桑葚树

惊喜、满足、甜蜜

心疼、愧疚、难过

1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增添了文章的故事性。
B.小说第⑤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加点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为儿子摘桑葚的全过程,笔触细腻、感人。
C.小说第⑧段画线句子含蓄地交代了十一二岁的孩子为父亲送水饺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十多个孩子摘桑葚做伏笔。
D.小说结尾画线句,写他录制视频并转述父亲的话,表达了“他”内心强烈的愧疚之情。
15.请结合小说原文,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6.小说以“桑葚黑,桑葚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①必须抓紧时间,在敌军增援部队赶到前攻克泸定桥。红军再次征集志愿者。一名又一名红军战士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此冒生命危险。这些挺身而出的战士中有30人被选中了。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向他们开枪的敌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急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

②许多人陷进了异常诡秘茂盛的水草里,连头顶都没入了沼泽深处,其他同志根本来不及援救。草地上没有柴火,他们只能生吃青稞和野菜。草地没有树木遮蔽,轻装的红军没有带帐篷。到了夜晚,他们只能捆一丛灌木枝,紧紧蜷缩在下面,虽然避不了多少雨。不过,他们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胜利——至少强于追赶他们的白军部队,后者迷了路,只能调头折返,结果只有一小部分人生还。

③保尔的小队在自己的地段上清扫积雪。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寒冷给人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奥库涅夫给他的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暖和,脚上那只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并且好几次掉在了雪堆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时刻面临着掉底的危险。而且,因为睡在水泥地上,他脖子上长了两个大毒疮……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

17.选段①②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关键性事件。
18.阅读选文,具体分析红军战士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19.“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0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0. 下列诗歌中与长征无关的一项是(       
A.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3-09-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21. 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请把它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

                           
2023-09-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在表格画横线处完成做笔记任务。

摘录

笔记

摘录一: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摘录二: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

(概括内容要点):红军长征经过大渡河时,30名战士临危受命,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泸定桥。

心得:              

2023-09-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3.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随即,这句话刷屏了朋友圈,大家纷纷为这种“家国情怀”点赞。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人物及其事迹,分析革命先辈是如何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诠释这句话的。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作文:感动盈怀岁月暖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卷面工整;
(4)不少于600字;
(5)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2023-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5.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学者闻一多在一个个四方竹纸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声无闻,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科学家钱学森的研究手记里,记录着他取得的每一项成果,包括如何反复推导公式,如何多次演算数据……一篇薄薄十页纸的论文,手稿却有800多页。那一页页手稿上,中文、英文、大字、小字、算式、图标,他都写得一丝不苟。


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名。
2023-07-06更新 | 4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3
选择题
1
字词书写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40.65字音  字形  短语的结构  文化常识综合  提炼与概括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6-9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0-120.65新闻
13-160.65散文
五、名著阅读
17-190.65《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20.65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开放性作答
230.65《红星照耀中国》
六、选择题
200.65词句赏析
七、字词书写
210.85汉字临摹
八、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25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