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六年级 期中 2023-10-16 5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古诗文默写
①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小文来到江南古镇,看到草长莺飞的水乡美景,不禁想起杜牧《江南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2023-10-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乙】

时有人馈东坡美酒六瓶。甫至阶前,失手跌碎。其人大惊,东坡笑曰:“馀沥犹可压惊也。”因并破瓶内酒赏之,而作诗曰:主人惠我以佳酿,未至阶时喷鼻馨。不意青州六从事,翻成乌有一先生


【注】①[青州从事]好酒的代称。②[乌有先生]即无有,汉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
2.【乙】文中的“东坡”就是【甲】诗作者宋代文学家______(人名)。【乙】文中的诗歌与【甲】诗在形式上都属于_______
3.下面关于【甲】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黑云”和“白雨”二者的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给人画面感。
B.“翻墨”“跳珠”这两个喻体选择巧妙,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突至的景色。
C.“卷地风来忽吹散”中一个“忽”表现出暴雨匆匆而来的特点。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出乌云散去后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色。
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东坡)因为酒瓶破了把酒一起奖赏给他。
B.(东坡)于是把破瓶里的酒一起奖赏给他。
C.(东坡)因为酒瓶破了把酒一起赠送给他。
D.(东坡)于是把破瓶里的酒一起赠送给他。
5.【甲】诗【乙】文展现了多面的“东坡”形象,创作【甲】诗的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乙】文中的他还是一个______的人。
2023-10-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结(节选)

①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②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③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④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6.结合加点词写出丁香花颜色的特点。
(1)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2)直向窗前的莹白过来。
7.请从第③ ④段中找出作者由“丁香结”想到的内容:(1)衣襟上的盘花扣;(2)____;(3)_______
8.文末说“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结合句式分析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23-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