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3-10-28 1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转(wán)     (kuǎng) 发(jì)   咄逼人(duō)
B.(wā)     (miǎo)   (hé)     繁花叶(nèn)
C.(niàng) 临(wèi)   护(kàn) 秋风萧(sè)
D.(mì)     啬(lìn)     (yùn) 淅淅沥(lì)
2018-09-26更新 | 3594次组卷 | 3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初一第一单元检测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备爱才若渴,为图霸业,他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C.这个年轻人十分浮躁,遇到问题常常没有先冷静思考,就找别人理论,这种暗箭伤人的做法让他失去了不少朋友。
D.在未打探到下一步行动计划之前,我们先按兵不动比较妥当。
2023-10-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B.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C.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D.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2023-10-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彼时,悠远而绵长的笛声在暮色中响起,远处,漏漏的溪水声也似乎想要着_____这_____的笛声,_____的嗓子欢快地_____着,慰薪着劳动晚归的农民。

A.应和   宛转   嘹亮   卖弄B.应和   婉约   嘹亮   摆弄
C.附和   婉约   响亮   卖弄D.附和   宛转   响亮   摆弄
5. 请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
B.“无数嫩绿的幼芽偷偷地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柳枝舒展开了鹅黄的枝条,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自己的父亲,后者谦称对方的父亲。
2023-10-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春》一文的 “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7. 诗文默写。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4)《次北固山下》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给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似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如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撒盐空中可拟 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3)琼思其___________
(4)深爱之___________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似状闻。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公大笑乐”一方面是笑谢朗回答过于草率,一方面对谢道韫的回答表示满意。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C.乙文中黄琬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日食的形状。
D.甲、乙文两个主人公都小小年纪但机智过人。
11.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2.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易(0.85)
材料一:

童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称为竹马之交;割脖子的交情称为A( )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称为金兰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B( )之交;没有抵触、感情融治的交情称为莫逆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为友称为C( )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称为D( )之交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称为道义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称为E()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称为一面之交”。


材料二: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材料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1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难;②忘年;③刎颈;④君子;⑤贫贱
A.③①②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⑤②④①D.①⑤②③④
14.阅读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023-10-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5.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____________→遥见草色: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品味“飞”字的妙处。)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赏析句子的妙处)
17.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18.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19.本文题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现代文阅读

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⑵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⑶“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⑷“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⑸“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⑹“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⑺“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你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⑻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⑼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⑽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⑾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默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污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⑿“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20.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1.第11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的“邪念”?
22.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2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8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10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2016-11-18更新 | 4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家是亲情的摇篮,家是幸福的港湾。因为有爱,情才真切,因为有家,爱才温馨。在你的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事,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这些事情,也许发生在家里,也许发生在学校,也许发生在旅游之中……


请以《我们一家游___________》或《我与___________去旅游》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25. 在学校,在成长的过程中,同学的丝丝情谊,我不曾忘记;师长的缕缕关爱,我也不曾忘记……请以“拾起成长中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字迹应工整,卷面应整洁。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4成语和熟语
3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85一般词语
50.4词义辨析
60.65其他
120.65诗歌鉴赏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8-110.65刘义庆(403-444)  人物传记类  小说类对比阅读
四、综合性学习
13-140.85文化常识综合  衔接与排序  提炼与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15-190.65散文
20-230.65小说
六、作文
240.65半命题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