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八年级 期中 2023-10-30 3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观看升旗的很多人,大家屏息敛声,(         )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抑扬顿挫的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这份记忆,会深深地juān kè(                 )刻在我的生命里,我 yóu zhōnɡ(             )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2023-10-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关于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写到的《“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记录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郭晶晶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事件。
B.语段中写到的《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本文向我们展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本文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C.语段中写到的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D.语段中写到的《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透露出苏轼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和坦荡旷达的人生态度。
2023-10-3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B.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C.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
D.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饮食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C.“月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下池塘之水的澄澈,点染出一个空明灵动,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5. 默写填空。

(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2017-09-16更新 | 861次组卷 | 4卷引用:部编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册练习:第三单元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阅读名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


(乙)

A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

但是我就是A,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A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

6.这段文字选自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 ________选段中的A是 _________
7.下面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表述不准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这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C.1930年年底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红军巧妙地运用运动战术,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D.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开始大举进攻红军,几个月后,他和他的一些军官才认识到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
E.刘志丹是陕北苏区的创立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仍始终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使根据地由弱变强。
2023-10-3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8.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学习完第一单元,八年级(1)班开展“新闻探究”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小记者,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近日,我校推广“面对面晨读”的方式,要求:各小组同学在指定的位置就坐,围成一个圆圈来朗读课文,在朗读时要尽情的表达情感。作为小记者,请你至少设计两个采访问题,对我校李校长就此事进行采访。请将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甲】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王维)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9.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10.解释划线的词语。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多思昔携手赋诗(               )   
(4)白鸥(            )
11.用斜线( / )给文中画横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露 湿 青 皋 麦 陇 朝 雊 斯 之 不 远 倘 能 从 我 游 乎?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3.【乙】文中“猿鸟乱鸣”和【丙】文中“吠声如豹”都是描写声音,其作用有何不同?
14.【乙】文和【丙】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023-10-3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第十一筐青菜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③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⑤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⑥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⑦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十天了!

⑧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⑨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⑩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⑪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⑫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⑬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⑭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⑮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⑯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⑰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⑱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

⑲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

⑳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15.本文用插叙的形式交代了老人送菜的事情。请梳理相关信息填空,将情节补充完整。
女儿护理患者不能回家—→①____________—→老人写下纸条保证蔬菜新鲜—→老人怕让女儿担心落款只写“老菜农”—→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16.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一开头就先交代地点,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
B.文中对镇村干部疫情防控的巡视也用了不少笔墨,这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需要,也侧面突出了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为塑造人物形象做了衬托。
C.第⑧段中作者脑海中的多个问号,也正是读者疑惑的地方,这里兼有承上启下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D.文中的老人和他的老伴,都是勤劳能干的庄稼好手,干起活儿来不怕脏不怕累。对劳动者的赞颂,是本文重要的创作意图。
18.第⑲段中加点的“暖暖的春光”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内容?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2023-10-3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21.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22.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2023-06-21更新 | 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温暖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亲朋师友无微不至的关爱与鼓励,陌生人面对困境的努力与不屈,一棵树顽强地向上长到参天抜地,一朵花坚韧地绽放不惧风雨……世界充满七色阳光,人生处处被温暖照亮。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选择题
3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85字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85文学常识综合
30.65一般词语  词义辨析  成语和熟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山水游记类
三、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名著阅读
6-70.85《红星照耀中国》
五、语言表达
80.85采访词
六、文言文阅读
9-140.4诗歌鉴赏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5-180.65散文
19-220.4散文
八、作文
230.65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