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3-11-01 5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根据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趣味、正视自己的并非那么不堪。但是如果完全安于也是不可取的,那么便真成了俗不可耐。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多少得有点,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要知道,马伯庸虽然将自己的渲染得淋漓尽致,但他照样是个能玩转的人,如此,他笔下的文字才能兼具情趣与理趣。总之,雅俗兼具,是一个良好的状态。(甲)用一种去掩饰另一种,难免(1)▲;用一种去否定另一种,更难免(duò)_________入幼稚的二元论思维。毕竟,高雅之人,虽然学富五车、超尘拔俗,也无法终日悬浮于俗世之上。庸俗之辈,若三句不离利益,出言鸡零狗碎,毫无超越的眼光、高蹈的情怀,也难免油()得可怕。(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下里巴人,但同时,也不应忘了仰望阳春白雪。


(1)填入▲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贻笑大方B.韩门献丑

(2)画线的甲、乙两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duò)_________                 油(nì)_________
2023-10-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吃播”为了获取点击量,一味呈现畸形的饮食方式,不仅给粉丝们做出了错误的饮食消费示范,也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这样的“吃播”就变味儿了。
B.人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优质的睡眠是长寿的保证。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可以说“无睡眠不健康”。
C.随着网络服务和物流服务无缝衔接,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线上密切而线下疏远,传统的礼节能否延续就成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新问题。
D.文化和语言是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一体两面,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存在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开文化去谈论汉语言与中国文字,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23-10-31更新 | 3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3.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①__________________,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②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萧牧笛;可以是国色天香,也可以是小草闲花……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③__________________,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2023-11-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4. 市电视台要摄制一部“寻访家乡文化”的纪录片,请你协助整理金华名人的材料。
金华名人可用的解说词古人情怀
李渔“①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乐观旷达
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
陈亮“了却君王天下事,③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忠君爱国
邵飘萍“④________,⑤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无私奉献
2023-11-0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名著阅读分享课上,同学们就“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展开讨论,请阅读节选的三个片段,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甲】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请分别概括文中“先生”“父亲”“塾师”在教育孩子时的具体表现。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请结合上述语段的相关情节展开分析。
2023-11-0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越剧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现在的一大批保留剧作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而鲜有90年代以后新题材的。其中1953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电影,被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指示中国代表团新闻处放映,扭转了当时西方世界盛行的共产党不要文化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中国戏曲虚拟”“写意象征的舞台表演和处理形式,使得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女小生借助于程式化的表演,从一开始就可以使自己不和被表现的人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女小生通过女人的理解来呈现的理想化、艺术化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种性别错位单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在观众眼中更显得诗意、空灵、梦幻和飘逸。

②中国戏曲舞台不存在西方戏剧美学中的所谓第四堵墙,中国戏曲在演出中演员和观众是通过相互交流完成一次戏剧活动的。女子越剧独特的美,在于这种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不管是温文而雅的才子、还是落难的公子、落榜的士子,或者悲愤的将领、含冤的贤良,都达到一种或者优美、或者壮美的审美感觉,这些,从越剧《何文秀》《碧玉簪》《柳毅传书》《屈原》等一系列代表戏目中可以体会得到,甚至连《红楼梦》中的贯宝玉这样难以传达的人物,都被越剧女小生们演绎得罕见成功。可以说《红楼梦》的所有戏目中,没有哪一个剧种,能像越剧这样适合演绎这样一个题材。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贾宝玉的形象唯有女子所扮演的越剧才塑造得出来。

(摘编自毛珂婉《从美学角度浅析越剧中的美》)


材料三

①不管有没有提改革,仔细比对,这么多年越剧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服装越来越漂亮,舞台布景设置越来越豪华,高科技不断引入,话剧式的写实表演味越来越浓。

②这么多年,越剧的配乐也有很大变化现在乐队变得复杂,庞大,甚至引入交响乐。相比之下以前的配乐简单朴实很多。规模不大的几个人组成的乐队跟着演员的演唱,适时地拉琴敲板,看起来朴素,却配合得十分恰当自然,既有利于演员感情的表达,也有利于演员功力的展示。现在的配乐越来越复杂,却总显得华而不实。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当代演员唱腔的个人特色与功力不足以吸引观众,因此需要引进这么庞大的乐队来增加吸引力吧。伴随着配乐的改变,表达语言上也越来越国语化,丧失了越剧该有的韵味。

③现在的越剧较之前变软变柔。浙江人的性格比较温和,长相也斯文温婉,说话吴侬软语细声细语,但是温软不等于软到没有骨头。老辈们的风格每个人都非常鲜明,没有一个缺少风骨。除吕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其他人的声腔都打得很开,完全不压抑。现在越剧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很软,喜欢压看嗓子地唱越剧,不让声音与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故意唱得又软又柔。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唱来表达感情,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跟穷困落难时唱得一个味,如何能打动观众?

④现在的越剧总以悲情为主,演员们善于悲伤啼哭,却不善于表现轻松与喜悦。动不动唱得哀哭啼啼,好像越剧的精华就是哭。在热衷啼哭的同时,还喜欢用浮夸的动作来演绎。老辈演员的戏却没有一场是刻意悲伤的,不但不悲伤,反而非常注重观众的愉悦感。对观众来说看老辈演员的戏,不是看她的情节和舞台动作的幅度,而是看她的细节上的情感表达,同时听她优美的唱腔。

(摘编自《越剧的改革与变化》)

6.下列对材料中“越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历史性演变。
B.越剧长于抒情,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C.越剧独特的美,在于性别交互体验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在其所塑造的形象中,这种美甚至是一种情致,一种唯美主义追求之中的美。
D.现代越剧唱法流行压抑着嗓子唱,声腔没有充分打开,不像老辈们的表演,全都把声腔打得很开,完全不压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剧中的小生诠释的不是生活中的男人,而是女人眼中的男人,并非完全模仿男人表演,而只是戏曲演员演给观众看的人物。
B.越剧“性别错位”的表演单从形式上就极有意趣,越剧女小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更显得诗意和飘逸,这种展示不需要观众的互动参与。
C.越剧的表演不管用小嗓子还是大嗓子唱,只有声腔充分打开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才能表达得充分彻底,戏才能打动观众。
D.现代越剧表演缺乏对细节的把握,一味求悲,舞台动作表演动作很大又很夸张,看起来很卖力,但却不能使观众愉悦。
8.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越剧在新时期需要传承的另外两个方面。
①角色:女性演员扮演男性角色(女小生)。
②音乐:配乐简单朴实。
③声腔:________________
④情感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2023-10-3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和近

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以铁路沿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夏天以它浓郁的树阴遮蔽着这座小屋。另一侧,生机盘然地长着一溜鲜花,与邻居为界。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整齐、节俭而又朴素的舒适气氛。

②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就有一辆特快列车路过这里。它从容地跃入视野,一掠而过,发出一阵低沉平和的隆隆声,然后便消失在远处的弯道上了。二十多年来,每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一听到鸣笛,便有一个女人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最初,她身边依偎着一个很小的孩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每天,她仍旧和母亲一起到门廊去向他挥手致意。

③司机就这样常年开着车,他老了,头发变得灰白。他曾经驾驶长长的列车载着旅客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而且已经结了婚。曾有四次,在前方的轨道上,他看见酿成悲剧的可怕的黑点,凝聚着恐惧的阴影,像炮弹一样朝着车头直射过去——一次是一辆轻便马车,车上挤满一排排面容惊恐的孩子;另一次,一辆蹩脚的汽车在铁轨上抛锚,车上的人吓得呆若木鸡;还有一次,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走在铁路边,他又老又聋,完全听不见汽笛的警告——这一切,他都看见了,懂得了,凡是像他这样的人所能了解的悲哀、欢乐、危险以及劳累,他都遇到过。在那忠实的服务中,他饱经风霜,变得满脸皱纹。他的工作使他养成了尽忠职守、勇敢和谦恭的品质。现在他老了,具备了他这一类人特有的那种尊严和智慧。

④但是,不管他见过什么样的危险和悲剧,在他脑海里留下的印象都不如那座小屋和那挥动胳膊大胆而自由地向他招手的女人来得深刻。这印象美好而持久,超然于一切变更和毁灭之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幸、悲哀和过失,打破他日复一日铁一般的时间表,它总是永恒不变的。

⑤一看见这座小屋和两个女人,他说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极不寻常的幸福。他曾在一千种光线、一百种天气里见过她们;他在冬天灰白而刺目的阳光下,隔着遍布凝霜覆盖的棕色短的田野,远望过她们;他也在魔术般诱人的绿色四月里看见过她们。

⑥在她们身上,在她们所居住的那间小屋上,他怀着一种父亲对亲生孩子才有的那种柔情。她们生活的图景如此鲜明地刻印在他的心中,终于他认为自己已完全了解了她们的生活,直至她们一天中的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最后他决定将来当他退休时,他一定要去寻找她们,对她们说话儿。因为他和她们之间,生活上已经如此地融成一体了。

⑦这一天到来了。司机终于走下火车,踏上月台,到达了那两个女人居住的小镇。他在铁轨上往返的岁月终结了。他现在只是铁路公司里享受养老金的职工,没有什么工作要做了。他慢慢地踱出车站走到街上。小镇里的一切都显得这么不熟悉,就像他以前从未见过它一样。他走着走着,渐渐生出一种困惑慌乱的感觉,这果真是他经过了上万次的那个小镇吗?这些房屋难道真是他从驾驶室的高窗向外看到的那些房屋吗?一切就像梦中的城市那样生疏,杂。他走着,精神上茫然失措的感觉愈加强烈了。

⑧突然,房屋渐渐稀疏了,四散成小镇边区的村落,大街也消失为村道了——那两个女人就住在这条路上。他在炎热和尘土中拖着沉重的脚步缓慢地走着,最后终于站在他所搜寻的那所房屋面前了。他一看就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他看到屋前那高大的橡树、花坛、菜园和葡萄架,以及远处闪光的铁轨。

⑨是的,这正是他所要找寻的那幢房子,他开车多次经过的地方,他怀着如此幸福的感情所一心向往的目的地。那么现在,他既然已经找到了它,他既然已经来到这儿,为什么他的手还畏缩着不敢推门?为什么这城镇,这道路,这土地,这通往他热爱之地的入口,却变得像某些丑恶的梦境中的景色一样那么陌生呢?为什么现在他感到这么彷徨、怀疑和绝望呢?

⑩最后,他走进篱门,慢慢地沿小路走着,不久便登上了通往门廊的三级矮石阶。他敲了敲门,很快便听见大厅里有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女人站在他的面前。

⑪顷刻间,他感到一阵极度的失望和伤心,而且后悔来到这儿。他一眼就认出:现在就站在面前以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女人正是原来那个曾经向他招过千万次手的女人。但她的面容却是生硬而消瘦,脸上的肌肉无力地松垂着,形成黄黄的皱褶,两只小眼睛充满猜疑,胆怯地,惴惴不安地打量着他。看到这般情景,听到那不友好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那种他从她的招手中所领悟到的那股大胆、自由和亲热劲儿,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⑫现在,他试图解释,告诉她自己是谁,为什么会来到这儿。他觉得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既不真实且可怕。但他还是支支吾吾说下去,顽固地抑制着涌上心头的那种悔恨、慌乱和疑惧交集之感,淹没了他当初的全部欢乐,并使得他为自己那充满希望和温情的举动感到羞愧。

⑬后来,他结结巴巴地简单说了声再见,便离开了。他沿着小路走了,再顺着大道走到镇上。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对着那伸向远方的、熟悉的铁轨时,他内心曾是那样勇敢,充满自信,现在,在这片陌生而又不容置疑的大地面前,他心里充满了怀疑、恐惧和厌倦。那片土地离他不过一箭之遥,然而他没有看过一眼,也不了解。他明白了,他刚失去了光闪闪的铁路的一切魔力,那条明亮的铁轨引向的远景,还有他怀着希望追求着的美好的小小世界里那一块幻想的角落,也都一去不复返,再也得不到了。

9.小说开头细致描写了小屋的环境,有何作用?
1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1.文中加点的三处都提到了“他老了”,分别是什么含义?
12.老司机经历的“远”和“近”既有空间的,也有心理的。我们从中可获得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2023-11-0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隐进谒,投素作。缪得之大喜,以书之。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乙】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曰: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初,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急然肯顾,其何以胜!其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有删改)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钺崇重:身份尊贵B.镠得之大喜,以书之:征召
C.两途吾子宜自择之:您D.隐亦不:退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隐为人机敏,善诗文,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钱的青睐。
B.罗隐每次与尊师交谈时,常妄自尊大来堵住对方的口。
C.罗隐因相貌丑陋,科举不顺,所以王公大夫大多看不起他。
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他容忍了罗隐的傲慢,礼遇罗隐。
1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6处)
吾 子 之 于 一 第 也 贫 道 观 之 虽 首 冠 群 英 亦 不 过 簿 尉 尔 若 能 罢 举 东 霸 国 以 求 用 则 必 富 且 贵 矣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②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17.两则材料同是记述罗隐事迹,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2023-11-01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末、二年(公元761)初,时值“安史之乱”。②雪:喻指梅。③若为:怎堪。
18.此诗前两联围绕“________”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________”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19.这首诗除了感谢友人忆念之情外,还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3-11-01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诗人流沙河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你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春光复始,适常如斯。我们告别初中,即将开启另一段人生。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也可以对此展开论述。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2023-11-0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师大附中中考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选择题
1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成语和熟语  标点符号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语言表达
3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
4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50.65鲁迅(1881-1936)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六、现代文阅读
6-80.65非连续性文本
9-120.4小说
七、文言文阅读
13-170.4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人物传记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8-190.4诗歌鉴赏
九、作文
20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