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3-11-17 1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难(0.4)
1.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括号里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李白在《送友人》中,即景取喻,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及自己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两句,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自己虽命运坎坷,报国之志难酬,却永远坚守高洁坚贞的人格,给后人以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2023-1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难(0.4)
2.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遨游在无垠的书海里,阅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了我们的智慧,了我们的心灵,了我们的情操,赋予了我们中国人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品格。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相约,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广见闻□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相伴,去探索无穷的世界,去追寻真理的光辉,在阅读中含养气质,启智增慧;让我们打开书卷阅读吧,与好书同行,去铃听时代的足音,去展望未来的图景,在阅读中坚定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塑”应读为“sù”B.“汲”应读为“jī”
C.“铃听”应写为“聆听”D.“含养气质”应写为“涵养气质”
(2)文段①②③处依次填入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启迪   ②温润   ③陶冶B.①温润   ②启迪   ③陶冶C.①陶冶   ②启迪   ③温润
(3)文中“无穷的世界”的短语类型是(     
A.并列短语B.主谓短语C.偏正短语D.动宾短语
(4)文中“□”处依次填写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分号   句号B.顿号   分号C.句号   破折号D.冒号   问号
2023-11-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

英雄之士,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虽孙权亦以为可惮,而仲达亦自负其能也。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不敢追。贾诩等尝逼之战矣,兵交即败,不敢复出,姑以待弊为名。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彼岂孔明敌哉!

(选自陈亮《酌古论·孔明》)


【注释】①仲达:司马懿。②行行然:一直在行进,不停的样子。③贾诩等尝逼之战:贾诩等曾经催促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④以待弊为名:只好用等候诸葛亮军队疲因为借口。
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家(学派)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人名)编纂的。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     )                 (2)教然后知(     )
(3)然后能自(     )             (4)不敢追(     )
5.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而其为计者不过日夕望其死而无他术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仲达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天下莫不惮之。
7.【甲】文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8.下面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兑命》曰‘学学半’”。
B.本文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C.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当别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教别的同学,这样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9.【甲】【乙】两文都属论说文,【甲】文将“嘉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①________关系的论述,使这一关系更浅显易懂。【乙】文从用兵的角度,将司马懿、诸葛亮二人进行对比,司马懿自负用兵出奇制胜,且变化莫测,即使率领三十万精锐部队,也只能自守,不能追击和攻打;诸葛亮②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论证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023-11-1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照长春

①晚饭后,本来要去参加一个活动,一脚跨出宾馆楼门时,抬头一看,不觉怔住了,一轮月亮搁在对面的那栋楼顶上,确实是搁在楼顶的,不是悬在空中的。

②这是长春冬天的月亮,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刚刚过去的白天,确实是晴空万里,玉宇澄清。可是,这么大,这么圆,这么白亮,距离又这么切近,这样的月亮似乎只会出现在梦幻中。

③我决定独自赏月。

④人生地不熟,无人可约,何妨邀明月为伴。这家宾馆建筑古朴低调,周围空地辽阔,草木浩荡,一座座小土丘,在夜幕月影下,深幽静谧,而一条条林中小道,时断时续,尽显曲径通幽之雅意。天上一月,林中一人,凡尘在远处扰攘,近处只有人影与树影共徘徊。

⑤虽说立春已过,而此地毕竟是长春。积雪覆盖着林下衰草,月光渗透入林,月光与雪光相映,夜影与树影重叠。些微的风依然是寒风。风源似乎藏在林中积雪里,风从脚下渗出,迅疾侵入体内,在房间积存的温暖,瞬间被驱逐殆尽,而我渴望的正是这种沁脾醒神的清冽。

⑥望不见边际的林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怕迷路,唯一可靠的路标是大地上任何堪称高大的事物都遮蔽不了的月亮。每走出一段,我都要寻找月亮所在的方位。一棵高大的长白松矗立在路边,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躲猫猫游戏。我隐身树后,月亮被完全遮挡,我想,我也被长白松完全遮挡了,月亮也看不到我。我依偎着长白松,从树左探出左眼。月亮尽在我的左眼中,但月亮未必会看得见我,我又从树右探出右眼,月亮尽在我的右眼中,但月亮未必会看得见我。

⑦离开长白松,我躲在一棵只有胳膊粗细的白桦背后,将两只眼睛对准树干,向月亮望去,很奇怪,两只眼睛的视线都没有被遮挡,进入目光的却只有半边残月,只有用树干堵死一只眼睛,单独用另一只眼睛看出去,才可看见完整的月亮。当我从一棵与我眼睛高低完全等同的树杈望出去,树杈像童年时自己打造的弹弓,而月亮像是弹弓射出去的石子。

⑧林中有一大片空地,积雪皑皑,在月光映照下,像是一块干净无尘的电影银幕。白天,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许多看过的电影,许多熟悉的银幕形象,尽管后来都知道出自长影,但当真正置身于这样一个电影圣地后,还是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

⑨童年时,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大多都是重复观看,而且几乎没有完整看过一部。大多观看的都是电影的后半部,或者结局部分。冬季农闲时节,县里放映队给各村轮流放电影,我们村相对偏僻,信息不够通畅,得知今晚在某村放电影,放学后,我与伙伴奔跑十里山路回家,匆忙吃完晚饭,干完一些家务活,又呼朋引伴,朝着据说有电影的那个村庄跑去。到了那个村庄,没有电影,又说在另一个村庄,又一路奔跑赶去。就算是误传,也没有人沮丧抱怨,没有什么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说法。去时兴致勃勃,返回时同样兴高采烈,在雪地上打打闹闹,回家时往往到了后半夜。月光照射在积雪的原野上,大地上空苍茫无尽。第二天,每当有人问起昨夜看的是什么电影,我们的统一回答都是:月亮照白墙。也有找着电影放映场地的时候,最幸运的,一般都到了电影的后半部,运气差的,则赶上电影结束。我看过多次《平原游击队》,看到的情节大多都是,李向阳给手枪里压上了那颗子弹,松井举起屠刀做最后的挣扎。而这部电影正是长影出品,今天白天,在这部电影的出生地,我再次温习了那些熟悉的银幕形象。

⑩今夜,长春的月亮照射在林中雪地上,月光,雪光,银幕之光,在我的眼前交相辉映。

10.文中“确实是搁在楼顶的,不是悬在空中的”一句,强调月亮此时状态时用了动词“搁”而不是“悬”,请你“推敲”后给出作者使用“搁”字的理由。
11.描写是布局谋篇的主要手法之一,文中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说说其好处。
12.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独自漫步在长春月夜的林中空地,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所做所想,请对其作简要概括。
2023-11-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雾:温柔的杀手

①在我国,大雾多在春季;雾区有雷州半岛东岸、东海西岸,成山角附近海域是雾窟,重庆是雾都

②雾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是交通杀手。大雾天航班会停飞,高速公路会关闭,然而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航海,据统计,海上船舶碰撞事故中,60%至70%因海雾引起。

③此外,大雾还会破坏高压输电线路瓷瓶的绝缘,造成电网受损,大面积停电;冷却雾在输电线上结成雾凇可折断电线;持续的雾天还会使金属锈蚀……

④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多数人没有直接伤害,因而常常不以为然。人们有所不知,雾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体的杀伤。因为雾的水汽或冰晶靠尘埃、微粒、细菌等凝结核凝结成。凝结核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凝结成雾以前,容易飘散,危害较小;凝结成雾后,弥漫在低空难以消散,形成空气污染,极易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其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的例子,更多的是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⑤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大雾天气?传统的办法是雾天少出门,出门戴口罩。然而长时间的大雾,谁又能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出门?而且有人指出,近年来大雾频发原因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水汽增加),原因之二是以汽车尾气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加剧(微尘增加)。现在又有PM2.5的新说,戴口罩也不管用了。因为口罩只能挡住PM10的尘埃,PM2.5微尘口罩也挡不住,可直接进入肺泡,引发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故不出门、戴口罩只是消极的办法,且作用不大。最根本的还是要采取积极的办法:减排消尘!此法既能减少温室气体,以减少空中的水汽,又能减少空气中的凝结核,从而达到控制大雾频发的现象。

⑥如何减排消尘?伦敦做出了榜样: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又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案,在减排消尘上大做文章,如今已见成效,原来每年有几十个雾天,现已降至5天,世界著名的雾都已名不符实。

14.从文中第⑤段看,大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文中第④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雾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体的杀伤,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B.雾还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杀手。
C.凝结核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凝结成雾后,极易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等疾病。
D.口罩只能挡住PM2.5的尘埃,挡不住PM10的微尘。
17.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减排消尘?请阅读本文第⑥段并结合实际,列举出两条有效举措。
2023-11-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